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脍忆鲈鱼秋正肥,
当年惟见季鹰归。
沧波此处堪垂钓,
当代无人肯拂衣。
白话文翻译:
我还记得秋天的鲈鱼正肥美,那时我只见到季鹰归来。如今在这沧波之地,适合垂钓,却没有人愿意抖动衣袖来钓鱼。
注释:
- 脍:美味的鱼肉,通常指用鱼制作的美食。
- 鲈鱼:一种常见的淡水鱼,肉质鲜美。
- 季鹰:可能指一种名为“季鹰”的鸟,或比喻归来的旅客。
- 沧波:指湖水,波涛汹涌的样子。
- 拂衣:意指轻轻摆动衣袖,通常是指准备或开始某项活动。
典故解析:
- 季鹰:在古代诗词中,季鹰常被用作象征归来的人或事物,可能有着“归来”的美好寓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植,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吴江太湖笠泽虹桥诗》是一首充满怀旧之情的诗作,以秋天丰收的鲈鱼为引子,唤起了诗人对往昔的回忆。第一句“脍忆鲈鱼秋正肥”不仅描绘了丰盛的自然景象,也隐含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当年惟见季鹰归”则表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季鹰的归来象征着希望与重聚,但现实却是孤独的。
第三句“沧波此处堪垂钓”,将视角转向湖水,表达了诗人对钓鱼乐趣的渴望。然而,最后一句“当代无人肯拂衣”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尽管自然环境依然美丽,但人们的疏离使得这一切显得苍白无力。
整首诗在简洁的文字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文环境的无奈,既有乡愁,又有对人际关系的深思,是一幅动人的秋日画卷。
诗词解析:
- 第一句解析:以“脍忆鲈鱼秋正肥”开篇,使用“脍”字引出美味的鱼,暗示丰收的季节,营造出一种丰盈的氛围。
- 第二句解析:提到“季鹰归”,使用季节的变化暗示时间的流逝,带有浓厚的怀旧情感。
- 第三句解析:沧波的描写使人联想到自然的广阔与开放,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舞台。
- 第四句解析:结尾的“当代无人肯拂衣”则为整首诗增添了孤独与失落的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脍忆”和“当年”构成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将季节与人事的变化相结合,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
- 意象:鲈鱼、季鹰、沧波等意象相互交织,形成了丰富的画面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思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展现了对于昔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对当下人际关系的冷漠表示无奈。
意象分析:
- 鲈鱼:象征着丰收和美好生活的希望。
- 季鹰:代表归来的旅客,隐喻人际关系的温暖。
- 沧波:象征着广阔的自然环境,以及诗人对钓鱼乐趣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脍忆鲈鱼秋正肥”中“脍”字的意思是?
- A. 鱼肉
- B. 鱼鳞
- C. 鱼网
- D. 鱼汤
-
“季鹰”象征着什么?
- A. 旅行
- B. 回归
- C. 离去
- D. 渔获
-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怀念?
- A. 自然
- B. 朋友
- C. 过去的时光
- D. 家乡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江雪》柳宗元
诗词对比:
- 比较陈植的《吴江太湖笠泽虹桥诗》和王维的《鹿柴》,两者均以自然为背景,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静谧的氛围,而陈植的诗则流露出更多的怀旧与孤独感。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虽然主题相似,但情感表达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宋诗精华》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