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建平界二首》

时间: 2024-12-29 18:16:47

漂水南头接建平,丫头儿子便勤耕。

疏麻大豆已前辈,荞麦晚菘初後生。

席卷千山为一囿,天怜春种赐秋成。

不如老圃今真个,樊子何曾透圣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入建平界二首
——杨万里

漂水南头接建平,
丫头儿子便勤耕。
疏麻大豆已前辈,
荞麦晚菘初後生。
席卷千山为一囿,
天怜春种赐秋成。
不如老圃今真个,
樊子何曾透圣扃。

白话文翻译:

在漂水的南边连接建平,
丫头的儿子正在辛勤耕作。
稀疏的麻和大豆已是前辈作物,
而荞麦和晚菘则是刚刚长出的。
虽说将千山卷入一个园子,
上天怜悯,春天播种,秋天就能丰收。
不如老园子现在的确切,
樊子(樊哙)何曾洞悉圣门(孔子之道)。

注释:

  • 漂水:指漂水河,地名。
  • 丫头儿子:形容农家子弟,勤劳务农。
  • 疏麻:麻的种类,通常用于纺织。
  • 大豆:一种常见的农作物,豆类的代表。
  • 荞麦:一种粮食作物,适合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
  • 晚菘:晚种的白菜。
  • 席卷:卷入、包围的意思。
  • 樊子:樊哙,汉朝名将,传说中的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词人,生于江西,因其作品的清新自然和生动形象而闻名。杨万里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与农村生活,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入建平界二首》创作于杨万里游历之际,表现了他对农村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感受到农民勤劳的生活状态以及丰收的喜悦,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传统农业的热爱与对理想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描绘农田的生长景象,展现了农村的自然美和农民的辛勤劳动。诗的开头以“漂水南头接建平”引入,直接点明地理位置,拉近了读者与诗人所处环境的距离。接下来的“丫头儿子便勤耕”,则通过生活细节展示了农民的勤劳,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生活气息。

诗中“疏麻大豆已前辈,荞麦晚菘初後生”,通过对比不同作物的生长阶段,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多样性。紧接着“席卷千山为一囿”,则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大自然的广阔和无限,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最后两句“不如老圃今真个,樊子何曾透圣扃”,则隐含了对传统农业的怀念与珍视,樊子(樊哙)作为历史人物,象征着对治国理政的理想与追求,诗人用他来反思现实中的圣门与真切的田园生活的对比,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漂水南头接建平:地理位置的描述,指向特定的自然环境。
  2. 丫头儿子便勤耕:描绘农民的日常生活,表现出勤劳的精神。
  3. 疏麻大豆已前辈:说明作物的成长,强调农业的传统。
  4. 荞麦晚菘初後生:展现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反映季节变化。
  5. 席卷千山为一囿:夸张手法,展现自然的宽广。
  6. 天怜春种赐秋成:自然法则,强调天时的重要性。
  7. 不如老圃今真个:对比传统与现实,表达对老园的真切感情。
  8. 樊子何曾透圣扃:反思历史与现实,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与人力对比,丰富了诗的意境。
  • 夸张:如“席卷千山”,增强了自然的气势。
  • 对仗:整首诗保持了良好的对称结构,使读者感受到韵律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强调勤劳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对传统农业的珍视与对理想田园的思考,反映出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漂水:象征着自然和生命的源泉。
  • 丫头儿子:代表了农民的勤劳与坚韧。
  • 作物:麻、大豆、荞麦等,象征着生活的丰饶与希望。
  • 千山:自然的壮丽,象征着广阔的天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丫头儿子便勤耕”表达了什么? A. 农民的懒惰
    B. 农民的勤劳
    C. 农民的富裕
    答案:B

  2. “席卷千山为一囿”中“席卷”的意思是? A. 撒播
    B. 包围
    C. 消灭
    答案:B

  3. 樊子在诗中象征什么? A. 传统农业
    B. 历史人物
    C. 理想与追求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同样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展现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诗词对比:

  • 《入建平界二首》与《春望》——杜甫:两者均关注自然与人生活的关系,前者侧重于农村的生机,后者则充满忧国忧民之情,反映出不同的社会背景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杨万里诗选》
  3. 《古诗文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