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谁谓陈三远,髯张下笔亲。
夫何此意合,恐有宿生因。
我岂慵开眼,年来寡见人。
更烦彫好句,割取楚江春。
白话文翻译:
谁说陈三远的诗不深远,他的胡子张扬下笔亲切。
为何我们意气相投,恐怕是前世的因缘。
我怎么会懒得睁眼,近年来很少见到人。
更烦请你雕琢美好的句子,从楚江中提取春天的韵味。
注释:
- 陈三远:指陈子昂,唐代著名诗人,作品常被后人推崇。
- 髯:指胡须,诗中表现出诗人对陈三远的尊重和亲近。
- 意合:意思相投,心灵相通。
- 宿生因:指前世的因缘,强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 彫好句:指雕琢出美好的诗句。
- 楚江春:指楚江春水,象征美好的景色和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杨万里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清新自然,情感真挚。他的诗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清丽之作,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
《仲良见和再和谢焉四首》是杨万里与朋友间的诗歌互动,表现出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诗歌寻求内心的安宁与情感的寄托。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陈三远的赞美,表现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诗歌的热爱。开头以“谁谓陈三远”引入,直接反驳了对友人诗才的质疑,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的坚定支持和欣赏。接下来的“夫何此意合”则表达了两人心灵的默契,仿佛是前世的因缘使得他们能够如此相知相惜。
诗中“我岂慵开眼”一语,表现了诗人对社会交往的疏离感,近年来的孤独让他愈加珍惜与友人间的交流。最后的“更烦彫好句”透露出诗人对美好诗句的追求和对友人创作的期待,显示了他对文学的热爱与执着。
整首诗在意象上运用了“楚江春”的描绘,不仅仅是自然的美景,更是诗人与友人情谊的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在这里交织,形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传递出温暖和正能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谓陈三远,髯张下笔亲。
- 这是对陈三远的赞美,正面回应了外界对他作品的质疑,表明自己对他作品的认可。
-
夫何此意合,恐有宿生因。
- 表达了两人之间的默契,暗指这种情谊可能源自于前世的缘分。
-
我岂慵开眼,年来寡见人。
- 诗人表达了自己近年来的孤独,生活的局限使他对友人的珍惜愈加深刻。
-
更烦彫好句,割取楚江春。
- 表达了对友人创作的期待,同时也将自然景色与文学创作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割取楚江春”,将春天的美好与诗句相连,暗示诗歌的灵感来源于大自然。
- 对仗:全诗的结构整齐,增加了诗句的韵律感。
- 排比:在表达情感上,使用了多重排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陈三远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诗中展现了一种孤独与希望并存的情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文学所带来的慰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陈三远:象征着才华与友谊。
- 楚江春:象征自然的美好与生机,代表了诗人的创作灵感来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谁谓陈三远”中的“谓”是什么意思? A. 说
B. 认为
C. 认为和说都有 -
“夫何此意合”中“意合”指的是什么? A. 心意相通
B. 意见一致
C. 意外相合 -
整首诗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什么感情? A. 失望
B. 珍惜与赞美
C. 疏离
答案:
- C. 认为和说都有
- A. 心意相通
- B. 珍惜与赞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对比杨万里的作品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友谊和人生的思考,但杨万里更注重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而李白则展现出一种豪放的气概与对人生的洒脱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词典》
- 《杨万里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