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霜后黄花顿不中,
独馀白菊斗霜浓。
与霜更斗晴天日,
斗得霜融菊不融。
白话文翻译
霜降之后,黄色的花朵便凋谢了,
唯有这白菊在霜中依然傲然挺立。
它与霜斗争,迎接晴朗的日子,
即使霜融化了,白菊却依旧不屈不挠。
注释
- 霜后:指霜降之后的季节。
- 黄花:指黄色的花朵,可能是指秋菊等。
- 斗霜浓:与霜抗争,抵御霜寒。
- 晴天日:阳光明媚的日子。
- 融菊不融:霜融化了,白菊却不受影响,表现出其坚韧。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白菊”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高洁和坚韧,尤其在秋冬时节,更显其不屈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庐山人,宋代著名诗人。他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田园生活和个人情感,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朴实无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冬季节,正值菊花盛开的时节。诗中通过对比白菊与其他花朵的表现,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力和坚韧精神的赞美。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白菊二首 其二》通过对比,表现出白菊的独特韧性。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霜降之后,其他花朵因为寒冷而凋零,令人感到一种凋敝的秋冬氛围。而白菊的“斗霜浓”则突出了其生机勃勃的形象,它在严寒中仍然屹立不倒,象征着不屈的精神。诗的后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比,尽管霜融化了,白菊却依然坚韧不拔。这不仅仅是对植物的观察,更是对人生态度的隐喻,鼓励人们在面对艰难困苦时,保持一份顽强和执着。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坚韧精神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霜后黄花顿不中:霜降后,黄色花朵开始凋谢,象征生命的脆弱。
- 独馀白菊斗霜浓:唯独白菊在霜中傲然挺立,表现出白菊的坚韧。
- 与霜更斗晴天日:白菊在阳光下依然与霜作斗争,表现出它的朝气。
- 斗得霜融菊不融:即使霜融化,白菊依旧不受影响,展现其不屈精神。
修辞手法
- 对比:白菊与其他花朵的对比,突出其坚韧。
- 拟人:将白菊赋予了斗争的特性,使其形象更加生动。
- 意象:白菊作为坚韧生命的象征,传达了积极向上的情感。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生命的坚韧和不屈的精神,借助白菊的形象,传达出在逆境中坚持自我、勇敢面对困境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菊:象征高洁与坚韧,代表不屈的精神。
- 霜:象征困难和挑战。
- 晴天:象征希望和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黄花”象征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青春的活力
c) 温暖的情感 -
白菊在诗中表现出怎样的特质? a) 脆弱
b) 坚韧
c) 美丽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描述自然
b) 表达坚韧精神
c) 赞美爱情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彰显自然与人生态度的诗作。
- 杜甫的《春望》:表现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杨万里 vs. 陶渊明:
- 杨万里更关注自然与生命的坚韧,陶渊明则更注重田园生活的闲适。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两位诗人对生命的不同解读,杨万里的白菊坚韧不拔,陶渊明的桃花源则体现出一种宁静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