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程寺二首》

时间: 2025-01-06 09:25:21

忽逢劬劳旦,儿女拜我前。

低头勿颂寿,乃翁实不天。

东南西北去,日月时序迁。

目断乌江麓,高坟锁暝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胡程寺二首
作者: 李吕 〔宋代〕

忽逢劬劳旦,儿女拜我前。
低头勿颂寿,乃翁实不天。
东南西北去,日月时序迁。
目断乌江麓,高坟锁暝烟。

白话文翻译:

偶然遇到辛劳的早晨,儿女们在我面前拜见。
低头不要祝我长寿,实际上我已不再年轻。
东南西北都在远行,日月时序在不断更替。
目光断望乌江边,苍茫的高坟锁住了朦胧的烟雾。

注释:

  • 劬劳:辛勤劳作。
  • :早晨。
  • 颂寿:祝贺长寿。
  • 乃翁:老夫,指作者自己。
  • :这里指年纪大,不再年轻。
  • 时序迁:时光流逝,季节变换。
  • 乌江:历史上著名的江河,象征着离别和悲伤。
  • 锁暝烟:锁住了昏暗的烟雾,象征着压抑和沉重。

典故解析:

“乌江”是历史上著名的江河,与许多悲壮的历史事件相关,特别是与楚汉战争有关的故事。诗人提到乌江,可能是在感慨历史的沧桑与个人命运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吕,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歌作品多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一个早晨,诗人可能在寺庙中,见到儿女们向自己致敬,感受到时间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因而生发出对长寿的反思。

诗歌鉴赏:

《胡程寺二首》是一首充满哲思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早晨的描写,引入了对生命、时间和历史的深刻思考。开头提到“忽逢劬劳旦”,似乎是诗人对生活辛苦与努力的感慨,结合“儿女拜我前”,显示出家庭的温暖与亲情的流动。在这样的场景中,诗人却低头拒绝了儿女的祝寿,表现出他对自身年华已逝的无奈与思索。

第二部分讲述了“东南西北去,日月时序迁”,在时光的流逝中,诗人感受到生命的短暂与脆弱。最后一句“目断乌江麓,高坟锁暝烟”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乌江的意象既是历史的沉重,也是个人生命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尽头的思考与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的人生观,既有对家人亲情的珍视,也对生命的短暂有着深刻的了解,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忽逢劬劳旦:偶然遇见辛辛苦苦的早晨,暗示着生活的不易。
  2. 儿女拜我前:儿女恭敬地拜见,表现出家庭的和谐与亲情。
  3. 低头勿颂寿:诗人低头拒绝祝寿,显示出对自己年纪的自觉。
  4. 乃翁实不天:自我反思,感慨自己已老。
  5. 东南西北去:四方的旅途,象征着人生的漂泊与变迁。
  6. 日月时序迁:时光在不断流转,强调生命的无常。
  7. 目断乌江麓:目光远望乌江,象征着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沉重。
  8. 高坟锁暝烟:高坟锁住朦胧的烟雾,暗示着对死亡的思考与沉重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乌江的意象象征着历史的重量与生命的无常。
  • 比喻:将时间比作迁徙的方向,增强了诗的哲理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生命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传达出一种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及对家庭的珍视。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劬劳:象征着生活的辛苦与努力。
  • 乌江:历史的象征,反映了人生命运的沉重。
  • 高坟:死亡和历史的象征,表现出对生命尽头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南西北”代表什么?

    • A. 地理方位
    • B. 人生的漂泊
    • C. 季节变化
    • D. 亲情
  2. 诗人拒绝祝寿的原因是什么?

    • A. 不喜欢长寿
    • B. 自觉年纪已大
    • C. 不想让儿女担心
    • D. 认为寿命无意义
  3. “目断乌江麓”中的“乌江”象征着什么?

    • A. 自然风光
    • B. 历史与生命的沉重
    • C. 家庭的温暖
    • D. 时光的美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与《胡程寺二首》均表现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时光流逝的反思,但前者更注重国家的忧虑与个人遭遇的悲伤,而后者则专注于家庭与生命的无常。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吕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