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友人山居》

时间: 2025-01-04 06:26:57

断峤沧江上,相思恨阻寻。

高斋秋不掩,几夜月当吟。

落石有泉滴,盈庭无树阴。

茫茫名利内,何以拂尘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友人山居 黄滔 〔唐代〕 断峤沧江上,相思恨阻寻。 高斋秋不掩,几夜月当吟。 落石有泉滴,盈庭无树阴。 茫茫名利内,何以拂尘襟。

白话文翻译:

在沧江上的断崖边,我因相思而怨恨寻访之路受阻。 高高的书斋秋天也未曾关闭,几夜月光照耀下吟诗。 落石间有泉水滴落,庭院中却没有树荫。 在茫茫的名利场中,如何才能拂去心灵的尘埃。

注释:

  • 断峤:断崖。
  • 沧江:指江水。
  • 高斋:高处的书斋。
  • 盈庭:充满庭院。
  • 尘襟:心灵的尘埃。

诗词背景: 黄滔是唐代诗人,其诗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名利场中的无奈和渴望清净的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诗中“断峤沧江上”描绘了一幅孤寂的自然画面,而“相思恨阻寻”则抒发了诗人因无法寻访友人而产生的遗憾和怨恨。后两句通过对书斋和月光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诗意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茫茫名利内,何以拂尘襟”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名利场的厌倦和对心灵净化的渴望。

诗词解析:

  • 首句通过“断峤”和“沧江”构建了一个孤寂的自然背景,为全诗的情感基调定下了基调。
  • 第二句“相思恨阻寻”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使用了“相思”和“恨”两个强烈的情感词汇。
  • 第三句“高斋秋不掩”通过对书斋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诗意生活的向往。
  • 第四句“几夜月当吟”则通过月光的意象,增强了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 第五句“落石有泉滴”通过对自然声音的描写,增加了诗的生动感。
  • 第六句“盈庭无树阴”则通过对庭院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 最后两句“茫茫名利内,何以拂尘襟”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名利场的厌倦和对心灵净化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断峤:象征着孤独和隔绝。
  • 沧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高斋: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 月:象征着诗意和宁静。
  • 泉滴: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清新。
  • 无树阴:象征着清净和超脱。

互动学习:

  1. 诗中“断峤沧江上”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A. 繁华的城市 B. 孤寂的自然 C. 热闹的集市 D. 宁静的乡村 答案:B

  2. 诗中“相思恨阻寻”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遗憾和怨恨 D. 平静 答案:C

  3. 诗中“茫茫名利内,何以拂尘襟”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厌倦? A. 自然 B. 名利 C. 友情 D. 诗意生活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和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与黄滔的这首诗有相似的主题。

参考资料:

  • 《全唐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