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辛未仲秋日题三洲岩》
时间: 2025-01-04 12:10: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崇祯辛未仲秋日题三洲岩
作者:李逢升
嵌石巉峰近水旁,
坐看日月带长沧。
风清烟雾飘亭屋,
云淡斗星射馆厢。
四野耘田歌麦秀,
五经勤诵夺文光。
相看不尽飞扬意,
欲做岩中白鬓郎。
白话文翻译:
在水边的嵌石巉峭的山峰旁,我坐着观看日月在长长的水面上交替变化。清风拂过,烟雾在亭台楼阁之间轻轻飘荡,云朵淡薄,斗星照射着我的小屋。四周的田野里,农民正在耕作,歌声伴随着麦田的丰收,五经的经典在勤奋的诵读中展现出光辉。我与自然相互凝视,无法尽览这飞扬的意境,真想化作岩中那位满头白发的老人。
注释:
- 嵌石:指嵌在山中的石头,形容石头的险峻。
- 巉峰:高耸的山峰,形容山势陡峭。
- 日月带长沧:日月交替在长长的水面上浮现,展现时光流逝。
- 斗星:北斗七星,古代人们用于定位和导航的星宿。
- 耘田:指在田地里除草的农活。
-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典文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逢升(约1580-1640),明代诗人,字廷芬,号雪窗,晚号梅溪,江苏常熟人。他以诗歌、散文、戏曲等多方面的成就闻名,尤其以诗歌风格清新、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崇祯元年(1628年),正值明朝末年,国家动荡不安。李逢升在三洲岩游览时,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宁静,借此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崇祯辛未仲秋日题三洲岩》是李逢升的一首抒情诗,诗中描绘了自然风光与哲理思考的融合。诗人坐在石峰旁,目睹日月交替、风清云淡,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诗的前两句通过“嵌石巉峰近水旁”及“坐看日月带长沧”描绘出一幅优美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描绘了周围的田野和农民的忙碌,表现了对劳动与生活的赞美。这里的“耘田歌麦秀”不仅传达了农田丰收的喜悦,同时也暗含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最后两句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借想象化身为“岩中白鬓郎”,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也透露出对世俗纷扰的逃避。整首诗在清新的自然描写中,流露出深刻的哲思与情感,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忧伤的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嵌石巉峰近水旁:描绘出险峻的岩石与水的相对位置,渲染出一种奇特的自然环境。
- 坐看日月带长沧:表现了诗人在此地静坐观赏日月交替,时间的流逝在此刻显得格外悠长。
- 风清烟雾飘亭屋:描绘出清风映衬下的亭台楼阁,营造出一种清新而梦幻的氛围。
- 云淡斗星射馆厢:描绘出星空与山屋的和谐,给人以宁静的感受。
- 四野耘田歌麦秀:体现了自然的生机,诗人赞美农民的劳动与收获。
- 五经勤诵夺文光:强调了文化的传承和对知识的追求。
- 相看不尽飞扬意:表达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意境深远,无法尽览。
- 欲做岩中白鬓郎: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希望化作一位淡泊名利的隐士。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人将自己比作岩中白鬓郎,寓意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称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描绘自然景象时,赋予其生动的情感,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劳动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思考,同时也折射出作者在动荡时代中的无奈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峰: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 日月:代表时间的变迁与生命的流转。
- 云淡:象征安静与宁和的心境。
- 斗星:象征指引与希望。
- 耘田:象征勤劳与丰收的美好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嵌石巉峰”描述的是: A. 高耸的石峰
B. 平坦的草地
C. 涓涓细流
D. 繁华的城市 -
“欲做岩中白鬓郎”中“白鬓郎”象征的是什么? A. 年轻的诗人
B. 追求名利的人
C. 追求宁静生活的隐士
D. 努力奋斗的农民 -
本诗的创作背景是: A. 明朝初年
B. 明朝末年
C. 清朝中期
D. 唐朝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李逢升的《崇祯辛未仲秋日题三洲岩》均描绘了自然景色,表现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倾向于表达孤独与清雅,而李逢升则在自然美中融入了对社会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逢升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