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口放舟》

时间: 2025-01-19 23:50:11

峡束高天迥,轻舟此溯洄。

碧环千树合,青划万山开。

篙影穿波曲,滩声得石哀。

蒲帆十八幅,几日到松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峡束高天迥,轻舟此溯洄。
碧环千树合,青划万山开。
篙影穿波曲,滩声得石哀。
蒲帆十八幅,几日到松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峡谷中高耸的天空下,轻舟逆流而上行驶的情景。四周环绕着碧绿的树木,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船划过的地方山峦层叠。船桨的影子在波浪中曲折前行,水滩的声音仿佛在向岩石诉说着哀伤。船上有十八幅蒲帆,几天后就能到达松台。

注释:

  • 峡束:峡谷被束缚,形容峡谷的狭窄。
  • 轻舟:轻便的小船。
  • 溯洄:逆流而上。
  • 碧环:形容绿树成环,饱含生机。
  • 青划:山的颜色,青色的山脉在水面上划出动人的弧线。
  • 篙影:船桨的影子。
  • 滩声:水流撞击石头的声音。
  • 蒲帆:用蒲草制作的船帆。
  • 松台:松树生长的地方,可能指一个景点或停靠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正扬,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该诗可能创作于董正扬的游历过程中,表达了他对江河山水的赞美与敬畏,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向往和对船行江河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百丈口放舟》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船交融的诗作,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与深刻思考。全诗通过轻舟逆流的画面,展现了峡谷的壮丽和水流的柔美,构成了动静结合的和谐景象。诗中“碧环千树合,青划万山开”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丰富多彩,青山绿水相映成趣,给人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

另外,诗中“滩声得石哀”则别出心裁,赋予了自然界以情感,仿佛水流的声音也传递着心灵的哀伤,形成了人与自然的深层次的情感共鸣。最后一句“几日到松台”,则给人一种期待与向往,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渴望和追求。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充分展现出董正扬的艺术才华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峡束高天迥:描述峡谷的高大与天空的辽阔。
  2. 轻舟此溯洄:轻舟在此逆流而上,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美好。
  3. 碧环千树合:周围绿树成环,描绘出宁静的自然环境。
  4. 青划万山开:船在水中划过,青色的山峦如同被开启,展现出一种动感。
  5. 篙影穿波曲:船桨的影子在波浪中穿行,形象生动。
  6. 滩声得石哀:水流声响如哀歌,赋予自然以情感。
  7. 蒲帆十八幅:船上高高挂起的蒲草帆,显示出航行的状态。
  8. 几日到松台:预示着旅途的目的地,加添了探索的色彩。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滩声得石哀”将自然的声音拟人化,增加了情感深度。
  • 对仗:如“碧环千树合,青划万山开”,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轻舟象征着自由与追求,水流象征着时间与生命的流逝。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讴歌和对人生旅途的感悟,反映出诗人追求自由与探索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峡谷:象征险境与壮丽的自然。
  2. 轻舟:象征自由与探险。
  3. 树木:象征生命与繁荣。
  4. 青山:象征坚定与永恒。
  5. 水流:象征时间与生命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轻舟此溯洄”中的“溯洄”意思是: A. 顺流而下
    B. 逆流而上
    C. 静止不动
    D. 游荡不前

  2. “滩声得石哀”中的“石”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种动物
    C. 岩石
    D. 河流

  3. 本诗的主题是: A. 爱情
    B. 自然与人生
    C. 战争
    D. 乡愁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泊船瓜洲》王安石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自然景色,通过迅速的舟行表达时间与生命的流逝。
  •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在船上对水乡的描绘以及对归家的渴望,与《百丈口放舟》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是对自然与旅途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歌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