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三年冬至日题三洲岩》

时间: 2025-01-01 12:19:25

吾看三洲景,江山一望蘋。

白云村数点,菉树馆真人。

闲坐亭中石,静观洞里春。

青霄昂首近,竹杖欲飞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吾看三洲景,江山一望蘋。
白云村数点,菉树馆真人。
闲坐亭中石,静观洞里春。
青霄昂首近,竹杖欲飞尘。

白话文翻译

我在这里欣赏三洲的美景,江山如画一览无余。
远处白云中隐约可见几座村庄,菉树下有高人隐居。
我悠闲地坐在亭中石上,静静地观赏洞里春光明媚。
仰望青空觉得近在咫尺,手中的竹杖似乎要飞上尘世。

注释

  • 三洲:指三洲岩,可能是指某个山水胜地。
  • :即浮萍,生长在水面上的植物,象征着江山的宁静美丽。
  • 菉树:指一种树木,可能与隐士或高人有关。
  • 静观:安静地观看。
  • 青霄:指天空,意为高远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逢升,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崇祯三年(1630年)的冬至时节,反映了诗人对三洲岩的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也传达了他在动荡时代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李逢升的《崇祯三年冬至日题三洲岩》是一首描绘山水的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三洲岩的自然美和自己的闲适心境。诗的开头“吾看三洲景,江山一望蘋”,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给予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不仅在欣赏自然景色,更是在心灵上进行了一次洗礼,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白云村数点,菉树馆真人”这一句,描绘了远处村庄的宁静和隐士的清雅,展现出一种理想的隐逸生活。这与诗人的内心渴望相呼应,表现出他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后面的“闲坐亭中石,静观洞里春”,则流露出诗人享受当下的闲适与宁静,石和洞的意象增强了自然的神秘感,暗示着春天的来临。最后“青霄昂首近,竹杖欲飞尘”,诗人仰望青空,手中的竹杖似乎要飞入尘世,体现了他对自由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挣扎。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吾看三洲景:我在欣赏三洲的美景。
  • 江山一望蘋:江山如画,一眼望去就像浮萍一样轻盈。
  • 白云村数点:远处白云中有几座村庄,显得宁静而美好。
  • 菉树馆真人:菉树下或许有隐士居住,象征一种高雅的生活。
  • 闲坐亭中石:我悠闲地坐在亭中的石头上,享受这种宁静。
  • 静观洞里春:静静地观赏洞内的春光,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平和。
  • 青霄昂首近:仰望天空,觉得近在咫尺。
  • 竹杖欲飞尘:手中的竹杖似乎要飞离尘世,表达了对自由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江山一望蘋”,将江山比作浮萍,表现出宁静而美好。
  • 对仗:整首诗结构工整,形成对称的美感。
  • 意象:自然景物与人心的结合,形成一种和谐的境界。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李逢升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出在动荡时代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洲:象征自然的美和人向往的隐逸生活。
  • 白云:寓意宁静与美好,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
  • :象征隐逸与休息的空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竹杖:象征隐士的生活方式和自由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哪个季节创作了这首诗?

    • A. 春天
    • B. 夏天
    • C. 冬天
    • D. 秋天
  2. “闲坐亭中石”中的“石”主要象征什么?

    • A. 坚硬的生活
    • B. 自然的宁静
    • C. 隐士的生活
    • D. 诗人的心境
  3. 诗中提到的“青霄”指的是:

    • A. 地面
    • B. 天空
    • C. 山脉
    • D. 江河

答案

  1. C. 冬天
  2. B. 自然的宁静
  3. B. 天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登高》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但更强调山水之间的静谧和孤独感。
  • 杜甫《登高》:表达对时局的感慨,体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逢升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古代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