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哭郑君瑞长官二首
自解铜章后,终身耻折腰。
偶然安旧隐,非不恋清朝。
薪水才能给,弓旌未易招。
坟山梅似雪,犹足配清标。
白话文翻译:
自从我辞去铜章的职务后,终身都感到羞耻于低头屈膝。偶尔回归旧隐居生活,并不是不想念清朝的繁华。只有薪水可以支撑我的生活,而弓和旌旗却很难再招来。坟茔上的梅花如雪般洁白,依然值得配上那清雅的标志。
注释:
- 铜章:指官印或权力的象征,辞去职务意味着失去权力。
- 折腰:屈服、低头,表达了对权力的鄙视。
- 旧隐:指作者曾经的隐居生活。
- 薪水才能给:指生活的来源只是薪水,暗示对官场的失望。
- 弓旌:指军队的标志或权力的象征,暗示难以再获得的官职。
- 坟山梅似雪:坟山上的梅花洁白如雪,象征着高洁的精神。
典故解析:
诗中的“铜章”指的是官印,代表权力和地位。作者通过辞官后对权力的反思,表达了对清朝的怀念和对官场的失望。梅花象征着高洁和坚韧,寓意在逆境中仍保持高尚的情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仲明,号梅溪,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生于战乱时期,早年生活艰辛,后致力于文学创作,风格多样,尤以豪放和清新著称。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难深重之际,诗人对此有深刻的体会和反思。辞官后,作者对权力的反思与对清白的坚守使他产生了深刻的感悟。
诗歌鉴赏:
《哭郑君瑞长官二首》是一首表达对官场失望与高洁情怀的诗。诗中,刘克庄以“自解铜章后”开篇,直接表明他因辞去官职而感到的羞耻,这种情感在古代文人中并不罕见,尤其在政治风波频繁的宋代。诗人接着提到“偶然安旧隐”,显示出他虽已退隐,但仍对过去的繁华有所眷恋。通过“薪水才能给,弓旌未易招”,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官场的失落感,也揭示了生活的艰辛。在最后两句中,坟山上的梅花如雪,寓意着作者内心的高洁与不屈。整首诗充满了对清白和尊严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对官场虚伪与庸俗的深刻反思。诗人在言辞中流露出的情感,令人感受到一种悲凉而又坚定的气质,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士人的理想与信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自解铜章后:辞去官职,象征权力的失去。
- 终身耻折腰:对低头屈膝的官场感到羞耻,表明作者的志节。
- 偶然安旧隐:偶尔过上隐居的生活,表达对清闲生活的向往。
- 非不恋清朝:并非不怀念过去的繁华,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
- 薪水才能给:生活仅靠微薄的薪水维持,暗示生活的艰难。
- 弓旌未易招:再也难以招致权力,表达对官场的绝望。
- 坟山梅似雪:坟茔上的梅花洁白如雪,象征着高洁的情操。
- 犹足配清标:梅花虽在坟山,却仍可匹配清雅的标志,表明作者的高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官职比作铜章,强调权力的象征。
- 对仗:全诗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梅花象征高洁的情操,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辞官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清白与尊严的追求,以及对官场虚伪的揭露。诗中流露出对清朝繁华的怀念,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坚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铜章:象征官职和权力。
- 梅花:象征高洁、坚韧的精神。
- 坟山:代表着历史的沉淀和对往昔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铜章”最代表什么? A. 财富
B. 权力
C. 名声
D. 学识 -
填空题:诗人通过“坟山梅似雪”来象征____。
-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官场的认可。 (对/错)
答案:
- B
- 高洁的情操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秋夕》杜甫
诗词对比:
对比刘克庄的《哭郑君瑞长官》与杜甫的《秋夕》,两者都表达了对社会的感慨和个人理想的追求。刘克庄更注重对清白和尊严的坚守,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和民生的忧虑。两者的情感基调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士人的理想与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