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高九万并寄孙季蕃二首 其二
作者:刘克庄
菊涧说花翁,飘蓬向浙中。
无书上皇帝,有句恼天公。
世事年年异,诗人个个穷。
筑台并下榻,今岂乏英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菊花涧边,我与说花的老人交谈,像一片飘浮的蓬草般向浙地而去。没有信件寄给皇帝,只有一句话惹怒了上天。世事年年变化,诗人们个个都陷入困境。修筑台榭并在此下榻,如今怎么会缺乏英雄呢?
注释:
- 菊涧:指菊花生长的涧水,象征清幽之地。
- 飘蓬:比喻无依无靠的人,漂泊不定。
- 无书上皇帝:没有书信寄给皇帝,表达了对权力的疏离。
- 恼天公:惹怒了自然或命运,暗示生活的不如意。
- 世事年年异:指世事每年都在变化。
- 诗人个个穷:诗人们普遍生活困窘。
- 筑台并下榻:建造台榭并在此休息,隐喻诗人的追求与理想。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菊涧说花翁”可能是源于古代文人雅士的聚会场所,常常在自然环境中吟诗作对,表达对生活的思考。“飘蓬”则是古代文人自我放逐的象征,暗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逃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星甫,号石庵,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擅长古体诗和词,作品中常体现出对社会现状的关切和对理想人生的渴望。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中期,正值社会动荡和士人困境之时,诗人通过个人的感悟,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平实的语言中,蕴含了深刻的社会思考。开篇便以“菊涧说花翁”引入,描绘出一个与世无争的安静场景,仿佛在诉说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着,诗人提到自己漂泊如“飘蓬”,这不仅是对个人处境的描绘,也隐喻了当时知识分子的普遍困境。没有书信寄给皇帝,彰显出与权力的隔阂,正如“有句恼天公”所指,似乎是对命运的不满。
“世事年年异,诗人个个穷”一句,直白有力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对个体的影响。这里透露出诗人的无奈与哀伤,也让人感受到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的落差。最后一句“今岂乏英雄”,则是对未来的期许与呼唤,虽然眼下处境艰难,但诗人对英雄气概的向往与信念始终未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菊涧说花翁:在菊花涧边与说花的老人交谈,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也隐含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 飘蓬向浙中:像飘浮的蓬草般向浙地漂去,表达了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 无书上皇帝:没有书信寄给皇帝,显示出诗人对权力的无奈与疏远。
- 有句恼天公:有一句话让上天生气,暗示人生的不如意与对命运的质疑。
- 世事年年异:世事每年都在变化,反映出对社会变迁的感慨。
- 诗人个个穷:诗人们普遍生活困窘,表达了对士人境遇的同情。
- 筑台并下榻:修筑台榭并在此休息,象征理想与追求。
- 今岂乏英雄:如今怎么会缺乏英雄,表现出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飘蓬”形容漂泊的生活,生动形象。
- 对仗:如“无书上皇帝,有句恼天公”,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虽然生活艰辛,但对英雄气概的期盼始终存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涧:象征清幽与美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飘蓬:象征漂泊与无依,反映了诗人的孤独感。
- 皇帝:象征权力与理想。
- 英雄:象征追求与理想,隐喻对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菊涧”指的是: A. 一种花
B. 一个地方
C. 一种饮品
D. 一个故事 -
“飘蓬”在文中象征: A. 富有
B. 漂泊与无依
C. 权力
D. 自由 -
诗人提到“无书上皇帝”,是指: A. 与皇帝关系密切
B. 对权力的疏远
C. 有很多书信
D. 喜欢写信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人生与理想的思考,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强调了对友人的祝福与人生的追求,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