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新秋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凉飙轻散馀霞绮。
疏星冷浸明河水。
欹枕画檐风。
秋生草际蛩。
雁门离塞晚。
不道衡阳远。
归恨隔重山。
楼高莫凭栏。
白话文翻译:
凉风轻轻散去余晖的绚丽,
稀疏的星星冷冷地映照着明亮的河水。
我倚着枕头,听着画檐的风声。
秋天的气息在草丛间孕育着蟋蟀。
雁门关外,夕阳西下,离别的时刻已晚。
不知衡阳的距离是多么遥远。
归来的忧愁隔着重重山峦。
高楼之上,莫要倚靠栏杆。
注释:
- 凉飙: 凉爽的风。
- 余霞绮: 余晖的美丽景象。
- 疏星: 稀疏的星星。
- 明河水: 指明亮清澈的河水,可能指银河。
- 欹枕: 倚靠在枕头上。
- 画檐: 别致的屋檐。
- 草际蛩: 草丛间的蟋蟀。
- 雁门: 指雁门关,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关口。
- 衡阳: 此处指衡阳,地名,象征远方的故乡。
- 重山: 指重重的山峦,象征阻隔与距离。
典故解析:
“雁门”是指古代的关隘,常用以象征离别与思乡。“衡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常在古诗词中用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字子愚,号石庵,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善于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常涉及个人的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新秋时节,时值天气转凉,诗人感受到秋天的气息,触发了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菩萨蛮·新秋》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首句“凉飙轻散馀霞绮”描绘了秋风轻拂,余晖渐逝的景象,传达出一丝寂寥与清凉的气息。接下来的“疏星冷浸明河水”则将夜空的星星与河水的明亮结合,进一步营造出一种清冷的秋夜氛围。
在“欹枕画檐风”中,诗人倚枕而卧,耳边是风声,隐隐透出一种闲适与思考的状态。随着“秋生草际蛩”,秋天的气息渐浓,蟋蟀的鸣叫也成为了秋天的象征,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的交织。
后面的几句则转向了离别与思乡,尤其“归恨隔重山”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隔山重水的距离加重了离别的苦楚。而“楼高莫凭栏”则警示自己不必在高楼之上过分依赖栏杆,以免加重对故乡的思念与愁苦。
整首词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一首典型的抒情佳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凉风轻轻吹散了余晖的美丽。
- 稀疏的星星在清澈的河水中冷冷地反射。
- 我倚着枕头,听着屋檐的轻风。
- 秋天的气息在草边孕育着蟋蟀的鸣叫。
- 雁门关外已经是黄昏。
- 不知衡阳的距离有多远。
- 离家的忧愁被重重山峦隔开。
- 在高楼之上,不要倚靠栏杆。
-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自然景象比喻诗人内心的情感。
- 拟人: 将秋天和草际的蟋蟀赋予生命,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 词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词围绕着秋天的景象展开,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离别的伤感,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
意象分析:
- 凉风: 代表秋天的到来,象征着清冷与孤独。
- 余霞: 象征着美好与逝去,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疏星: 代表夜晚的宁静,映衬内心的孤独。
- 蟋蟀: 秋天的象征,带来生命的气息。
- 重山: 象征离别的距离与阻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凉飙轻散馀霞绮”中“霞”指的是什么?
A. 朝霞
B. 余晖
C. 彩云
D. 星星 -
诗中提到的“衡阳”象征什么?
A. 远方的故乡
B. 美丽的风景
C. 夕阳西下
D. 秋天的气息 -
“楼高莫凭栏”中的“栏”指的是什么?
A. 笔杆
B. 栏杆
C. 墙壁
D. 门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李弥逊的《菩萨蛮·新秋》都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李白更多的是孤独与寂寞的感受,而李弥逊则通过自然景象展现出对故乡的深情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李弥逊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