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平生癖习未全除,虚事经心实事疏。
为惜落花慵扫地,每看修竹欲移居。
逢人共作亡何饮,拨冗时观未见书。
争柰一贫随我在,思量不若把犁锄。
白话文翻译:
我一生的习惯尚未完全改掉,
对虚无的事情太过用心,反倒忽略了实在的事务。
因心疼那飘落的花瓣,懒得去扫地;
每当看到那修长的竹子,就想搬到那里去住。
遇到人就一起饮酒作乐,
闲暇时却没有看到书本。
为何贫穷始终伴随我,
想想不如去耕种田地。
注释:
- 癖习:指一种固执的习惯或嗜好。
- 虚事:指没有实质内容的事情。
- 疏:疏忽,忽略。
- 落花:指飘落的花瓣,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 修竹:修长的竹子,常被视作高洁和坚韧的象征。
- 亡何饮:指无所事事、随意饮酒。
- 拨冗:抽出空闲时间。
- 犁锄:耕作的工具,象征着务实的生活。
典故解析:
詩中提到的“落花”是一个常见的意象,通常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和无常,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惋惜。而“修竹”则常常象征着高洁的品德和坚韧的意志,诗人想要移居于此,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约1010年-1080年),字希孟,号复古,宋代诗人,生于今江苏。其诗风清新高雅,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怀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癖习》作于诗人晚年,表达了他对个人习惯的反思和对生活状态的无奈。诗人面对物质贫乏与内心追求的矛盾,感叹自己在世俗与理想之间的迷茫。
诗歌鉴赏:
《癖习》是一首反映个人内心挣扎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身习惯的自省,展现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首句“平生癖习未全除”,直接表明了诗人对自己习惯的认知,紧接着用“虚事经心实事疏”对比,揭示了他对无意义事务的关注,使得真正重要的事情被忽略。诗中通过对“落花”的慵懒扫地和“修竹”的想象,表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后两句则描绘了他与人交往的随意与无奈,最终反映出一种对贫困的无奈和对务实生活的向往,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平生癖习未全除”:自述习惯未改。
- “虚事经心实事疏”:强调对无用事务的过分关注。
- “为惜落花慵扫地”:因对美好事物的惋惜而懒于行动。
- “每看修竹欲移居”:向往理想的生活环境。
- “逢人共作亡何饮”:人际交往中寻求消遣。
- “拨冗时观未见书”:反映生活中的空虚和缺乏知识。
- “争柰一贫随我在”:贫困始终伴随的无奈。
- “思量不若把犁锄”:反思后,认为务实的生活更为重要。
-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虚事与实事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意象:落花和修竹分别象征着美好与坚韧,形成鲜明对比。
- 反问:通过“争柰”引发的思考,表现了诗人的无奈和自省。
-
主题思想:
- 诗歌中心思想在于反映个人对习惯的反思与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同时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最终强调务实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落花: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与惋惜。
- 修竹:象征高洁与理想,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虚事”指的是什么? A. 重要的事务
B. 没有实质内容的事情
C. 自然景物
D. 书籍 -
诗人对“落花”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珍惜
C. 轻视
D. 忽略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务实生活的向往
C. 对人际交往的无奈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竹里馆》
诗词对比:
- 戴复古《癖习》 vs 李白《将进酒》:两者均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选择,但戴复古更沉重地反映了对习惯与贫困的无奈,而李白则更为豪放,渴望享受人生的豪情。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