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点绛唇 避暑
原文展示:
扇力微微,晚风乍喜吹衣带。兰台赋在。一霎炎光改。竹当窗,画意凭谁会。吟天籁,琴声自解。曲罢龙归海。
白话文翻译:
微微的扇风拂动着,傍晚的风轻轻地吹拂着我的衣带,让人感到愉悦。兰亭的赋诗仍在耳边,忽然间炎热的阳光变了样。窗前的竹子,画中的意境又有谁能领会?我吟唱着自然的音韵,琴声自然而然地流淌。曲子结束后,龙又回到了大海。
注释:
- 扇力微微:指扇子轻轻摇动的力量,表现出微风的感觉。
- 兰台赋:指的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古代著名的赋体文章,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
- 炎光改:指炎热的阳光变得柔和,象征着夏季傍晚的凉爽。
- 竹当窗:窗前有竹子,竹子常被用作高雅的象征。
- 吟天籁:吟唱大自然的声音,天籁指的是自然之音。
- 曲罢龙归海:曲子结束后,龙回到海中,寓意离开与归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廷式(约1660-1730),清代诗人,以词风清丽见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点绛唇 避暑》是作者在避暑时所作,反映了他在夏日傍晚的宁静与凉意,寄托了对自然美的陶醉和对人生的思索。
诗歌鉴赏:
《点绛唇 避暑》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悠闲的夏日傍晚,诗中通过扇风、晚风和竹影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心境。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腻观察,展现了夏季的变化以及个人内心的感受。尤其是“兰台赋在”,不仅指代经典的文学作品,还暗示了诗人对文化的追求与继承,展现了他在盛夏中仍怀有的文人情怀。
诗中“吟天籁,琴声自解”则把音乐与自然的和谐结合在一起,传递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结尾“曲罢龙归海”,更是将音乐与自然的归宿相结合,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诗意理解和对自由的向往。整体上,这首词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体现了文人对避暑生活的珍视以及对艺术的热爱,既有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也有对内心世界的细腻描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扇力微微,晚风乍喜吹衣带。
描绘了傍晚微风拂动,给人带来的愉悦感。 -
兰台赋在。
提及《兰亭集序》,表达诗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向往。 -
一霎炎光改。
突出夏日炎热的瞬间变化,暗示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交替。 -
竹当窗,画意凭谁会。
窗前的竹子,画中意境难以完全理解,表现诗人对艺术的思考。 -
吟天籁,琴声自解。
自然之声与琴音交融,体现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曲罢龙归海。
结束后自如归去,象征着回归自然的自在与洒脱。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自然的声音“天籁”与琴声相结合,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曲罢龙归海”,上下句平衡且意象相映,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龙归海”比喻音乐的消逝与自然的归属。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避暑生活的赞美,寄托了对自然、音乐与传统文化的热爱,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深切感悟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扇:象征着清凉与舒适。
- 晚风:代表着宁静与舒适的时光。
- 竹子:象征高雅与淡泊。
- 琴声:象征着艺术与情感的表达。
- 龙:常常象征着力量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兰台赋”是指哪一部作品? A.《离骚》
B.《红楼梦》
C.《兰亭集序》
D.《静夜思》 -
诗中“曲罢龙归海”是指什么? A. 音乐结束,回归自然
B. 龙回到山中
C. 海洋的波涛
D. 诗的结束 -
诗中提到的“竹当窗”意在表达什么? A. 对竹子的喜爱
B. 画意的理解难度
C. 窗外的景色
D. 竹子的生长
答案:
- C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文廷式的《点绛唇 避暑》在意境上更强调自然的悠闲,而李清照的作品更多地表现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深邃。
解读:
两者都在不同层面上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但文廷式更偏向自然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注重情感的传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精华解读》
- 《文廷式与清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