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莎衫筠笠。正是村村农务急。绿水千畦。惭愧秧针出得齐。风斜雨细。麦欲黄时寒又至。馌妇耕夫。画作今年稔岁图。
白话文翻译:
在这农忙时节,农民们穿着莎草衣、戴着竹笠,正忙碌着田间的工作。千亩绿水映衬着,他们的秧苗生长得齐整,令我感到羞愧。微风轻拂,细雨如丝,当麦子即将成熟之际,寒意又再度袭来。农妇与农夫们辛勤耕作,描绘出今年丰收的美好图景。
注释:
- 莎衫:用莎草编织的衣服,多用于农民。
- 筠笠:用竹子编制的斗笠,农民在田间工作时常用。
- 千畦:形容田地很多,整齐划一。
- 惭愧:感到羞愧。
- 秧针:指秧苗,通常用来形容稻谷等作物的幼苗。
- 风斜雨细:形容天气湿润,风轻雨细。
- 麦欲黄时:指小麦成熟的季节。
- 寒又至:指天气转冷。
- 馌妇耕夫:指农家的妇女和男人,一起辛勤耕作。
- 稔岁图:意指丰收的图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田园风光和农民生活,展现出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农忙时节,反映了农村生活的真实景象。诗人在田间观察到农民的辛勤劳动,感受到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莎衫筠笠》通过描绘农民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农村的生机与勃勃。开篇的“莎衫筠笠”便为整首诗奠定了乡村的基调,展现出农民的朴实与勤劳。紧接着,诗人提到“村村农务急”,充满了对乡土生活的真实反映。诗中“绿水千畦”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显示出丰收的希望。然而,诗人又流露出一丝羞愧之情,感受到自我与自然和劳动者之间的对比,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随着“风斜雨细”一句的出现,自然的变化引入,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即将来临的寒冷,预示着丰收路上的艰辛与不易。最后一联“馌妇耕夫”更是把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出农民共同耕作的美好画面,象征着团结和希望。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现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敬意,以及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展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莎衫筠笠:开头即点出农民的服饰,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 正是村村农务急:强调了农忙的紧迫感,体现了农民的辛勤。
- 绿水千畦: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图景,象征着丰收的希望。
- 惭愧秧针出得齐:表达了对自己与农民之间对比的羞愧感。
- 风斜雨细:描写自然环境的细腻变化,增添诗的层次感。
- 麦欲黄时寒又至:预示着丰收的同时也带来寒冷的挑战。
- 馌妇耕夫:表现出农民团结合作的精神。
- 画作今年稔岁图:总结全诗,描绘出一幅丰收的美好愿景。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稔岁图”比喻丰收的情景。
- 拟人:通过描绘自然环境的变化,使其更具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简洁而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表现了农民的辛勤与自然的变化,体现了对农村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热爱,表达了丰收带来的欣喜与自然环境的挑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莎衫:象征农民的朴实与坚韧。
- 筠笠:代表乡土生活的简朴与真实。
- 绿水千畦:象征生机与希望,暗喻丰收的预兆。
- 风雨:自然界的变化,象征生活中的挑战与不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莎衫和筠笠分别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A. 莎草和竹子
B. 麻和木头
C. 丝绸和铜 -
“惭愧秧针出得齐”中的“秧针”指的是什么? A. 幼苗
B. 种子
C. 农具 -
整首诗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农忙景象?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卢炳的《减字木兰花》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两首诗均描绘了田园生活,但卢炳更注重农民的辛勤,而陆游则表现了秋夜的宁静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