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仆射牛相公寓言二首》
时间: 2025-01-04 10:59:12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和仆射牛相公寓言二首
作者: 刘禹锡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两度竿头立定夸,
回眸举袖拂青霞。
尽抛今日贵人样,
复振前朝名相家。
御史定来休直宿,
尚书依旧趁参衙。
具瞻尊重诚无敌,
犹忆洛阳千树花。
心如止水鉴常明,
见尽人间万物情。
雕鹗腾空犹逞俊,
骅骝啮足自无惊。
时来未觉权为祟,
贵了方知退是荣。
只恐重重世缘在,
事须三度副苍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曾经在高位上的荣耀与今天的淡泊心态,表现了对权力与名利的淡然。诗人在回眸中轻拂青霞,抛弃了今日的贵人情态,想要重振前朝的名相之风。对待官职的态度上,诗人认为应当顺应时势,心中如止水般明澈,看透人间的种种情感。虽然有些时候会因权力而感到困扰,但最终明白了退与荣之间的关系,意识到人际关系的复杂。
注释:
- 竿头: 比喻高处或巅峰。
- 贵人样: 指显贵的姿态或风范。
- 御史: 古代官名,负责监察。
- 尚书: 古代主管文书的高官。
- 洛阳千树花: 洛阳的花美景,象征春天的生机。
- 雕鹗: 指一种猛禽,象征高飞与英俊。
- 骅骝: 一种名马,象征骏马。
- 时来未觉权为祟: 在权势面前未曾觉察其害处。
- 三度副苍生: 形容对百姓的多次关怀与照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与白居易齐名。其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见长,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密切相关,唐代中后期,政治腐败,官场混乱,诗人借寓言形式表达了对官场的隐喻与反思,提醒人们对权力的认知。
诗歌鉴赏:
《和仆射牛相公寓言二首》展现了刘禹锡对权力与名利的深刻思考,诗中以“竿头”象征高位,以“青霞”象征美好与理想,反映出诗人对过去荣耀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淡然。诗人在对比中揭示了权力的虚幻与人性的真实,表现出一种超脱的精神。通过“心如止水”这一意象,诗人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明澈,似乎在提醒人们,真正的智慧在于看透人间的情感与纷扰,不被权势与名利所迷惑。该诗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也是对社会风气的警醒,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两度竿头立定夸: 描述诗人曾经在高位上自得其乐的情景。
- 回眸举袖拂青霞: 回望过去,轻轻拂去心中的迷惘。
- 尽抛今日贵人样: 摆脱今天的奢华与虚荣。
- 复振前朝名相家: 希望能恢复昔日名相的气度。
- 御史定来休直宿: 对御史的态度,意味着不愿被权力束缚。
- 尚书依旧趁参衙: 尚书依然忙于公事,显示政治生活的常态。
- 具瞻尊重诚无敌: 志在追求真实与诚恳的尊重。
- 犹忆洛阳千树花: 依旧怀念昔日的美好时光。
- 心如止水鉴常明: 内心宁静如水,能够看透万物。
- 见尽人间万物情: 经历了世间种种情感的磨练。
- 雕鹗腾空犹逞俊: 比喻在高处的人仍需努力。
- 骅骝啮足自无惊: 自信且不被外界干扰。
- 时来未觉权为祟: 因权势的迷惑而未能觉醒。
- 贵了方知退是荣: 只有在失去时才懂得退让的重要。
- 只恐重重世缘在: 担心复杂的人际关系依旧存在。
- 事须三度副苍生: 劝诫应多为百姓着想。
修辞手法:
- 比喻: “心如止水”比喻内心的宁静。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雕鹗腾空”和“骅骝啮足”。
- 象征: 青霞、千树花等意象象征美好与理想。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权力的反思,对名利的淡泊,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对苍生的关注。
意象分析:
- 竿头: 象征高位与荣耀。
- 青霞: 美好与理想的象征。
- 洛阳千树花: 代表美好回忆与生命的活力。
- 止水: 象征内心的宁静与透彻的智慧。
- 雕鹗与骅骝: 分别象征英俊与自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用“心如止水”来比喻什么?
- A. 内心的动荡
- B. 内心的宁静
- C. 内心的贪婪
- D. 内心的惶恐
-
“尽抛今日贵人样”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 A. 对权力的追求
- B. 对名利的抛弃
- C. 对过去的怀念
- D. 对未来的渴望
-
诗中提到的“洛阳千树花”象征是什么?
- A. 美好的回忆
- B. 对名利的追求
- C. 忍耐与沉默
- D. 政治的腐败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滕王阁序》 王勃
- 《登高》 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刘禹锡与白居易的作品,两位诗人都关注社会现象,但刘禹锡更倾向于哲理思考,而白居易则更加关注民生疾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刘禹锡诗文集》
- 相关学术论文与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