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林端落照尽,湖上远岚清。
水榭芝兰室,仙舟鱼鸟情。
人琴久寂寞,烟月若平生。
一泛钓璜处,再吟锵玉声。
白话文翻译:
在树林边,夕阳的余晖已经消失,湖面上远处的山岚显得格外清晰。水边的楼阁里散发着兰花的香气,像仙女的船只在水中游弋,鱼儿和鸟儿之间的情意悠然自得。人们弹琴已久,心中感到无比寂寞,烟波浩渺,月光如同往昔的生活一般。一处泛舟钓鱼的地方,再次吟唱出清脆的玉声。
注释:
- 林端:指树林的边缘。
- 落照尽:落日的余晖消失殆尽。
- 岚:山间的雾气或云气,这里指远处的山影。
- 水榭:水边的楼阁。
- 芝兰室:形容室内香气四溢,芝兰是指兰花。
- 仙舟:指如同仙人般的船只。
- 鱼鸟情:形容鱼与鸟之间的和谐景象。
- 烟月:指烟雾与月光,喻指恍惚的景象。
- 钓璜:指钓鱼的地方,璜是古代一种钓具。
- 锵玉声:形容琴声清脆如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子翚,号梦窗,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是“诗豪”中的代表,主张诗歌应反映社会现实,强调个性与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工整中见灵动,常以山水自然为题材。
创作背景:
《和重题》是刘禹锡在某次游览过程中写的,受到了自然环境的启发。诗中描绘的湖光山色与人情冷暖交织,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和对孤独情感的深刻体会。开头两句以“林端落照尽,湖上远岚清”引入,形成了一幅宁静而又富有层次感的自然画面。夕阳的消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远处的山岚则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美,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接下来的“水榭芝兰室,仙舟鱼鸟情”则进一步深入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水榭中的兰香与船上的生灵,传达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尤其是“仙舟鱼鸟情”这一句,使用了“仙舟”这个意象,赋予了自然界以灵动的人性化特征,仿佛在说人与自然本是相依相伴的。
然而,诗人又转向了内心的孤独,“人琴久寂寞,烟月若平生”。这句话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对往昔的怀念,烟月的意象既有现实的存在,又有过去的回忆,表现出一种失落感。
最后两句“一泛钓璜处,再吟锵玉声”将诗意推向高潮,钓鱼的意象象征着诗人的闲适与淡泊,用“锵玉声”来形容琴声,既是对美好声响的赞美,也是在孤独中寻找慰藉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生命、孤独与美好生活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向往与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林端落照尽:夕阳西下,树林边的光线逐渐消失,暗示时间的流逝。
- 湖上远岚清:湖面上远处的山岚清晰可见,增强了自然的静谧感。
- 水榭芝兰室:水边的楼阁中散发出兰花的香气,描绘出一个优雅的环境。
- 仙舟鱼鸟情:如同仙人般的船只在水面游弋,鱼儿和鸟儿在自由嬉戏,展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人琴久寂寞:人独坐琴旁,内心感到无比孤独,反映出诗人的情感状态。
- 烟月若平生:烟雾与月光交织,似乎回到了往昔的生活,充满了怀旧之情。
- 一泛钓璜处:在钓鱼的地方,诗人寻求心灵的慰藉。
- 再吟锵玉声:重温琴声,像玉石碰撞的声音般清脆悦耳,象征着对美的追求与享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情相结合,如“仙舟”比喻轻盈的生活。
- 拟人:将鱼与鸟赋予情感,使自然景物更加生动。
- 对仗:如“水榭芝兰室,仙舟鱼鸟情”,增强了诗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在喧嚣与孤独中的内心挣扎,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渴望。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落照: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 远岚:代表着自然的神秘与宁静。
- 芝兰:象征着高雅与纯洁。
- 仙舟:体现了对自由与闲适生活的向往。
- 琴声:象征着艺术与情感的表达。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出自然的美丽,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林端落照尽”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A. 光明的未来
B. 时间的流逝
C. 欢乐的生活 -
“仙舟鱼鸟情”中的“仙舟”用来形容什么? A. 一艘普通的船
B. 轻盈的生活方式
C. 古代的神话故事 -
诗中的“人琴久寂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忧伤与孤独
B. 欢乐与满足
C. 兴奋与期待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刘禹锡与白居易的诗作都关注自然与人的关系,但刘禹锡更倾向于表达个人的孤独与思考,而白居易的诗则常常强调社会现实与人情冷暖。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前者更显清新灵动,后者则直白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