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
释函是 〔明代〕
年年此日在高山,更不登临但倚栏。
百岁定知黄菊在,一瓢且对白云寒。
雁辞玉塞空秋草,犬吠霜钟起夜坛。
底事暂随吟望处,风流不与夕阳残。
白话文翻译
每年在这一天,我都在高山上,然而我再也不登高,只是倚着栏杆。
到了一百岁,定然知道黄菊依旧盛开,拿着一瓢酒,对着寒冷的白云独自畅饮。
大雁已经离去,玉塞的秋天草木萧条,狗吠声响起,霜钟敲响夜晚的坛子。
究竟是什么让人暂时随意吟唱与眺望,风流的年华却与夕阳相伴残留。
注释
字词注释
- 倚栏:靠在栏杆上。
- 黄菊:指的是秋天盛开的菊花,象征坚韧与长寿。
- 一瓢:指一瓢酒,表示饮酒的量少而悠然自得。
- 白云寒:白云悠悠,带有寒意,描绘了冷清的景象。
- 玉塞:指著名的玉塞山,象征高远的地方。
- 霜钟:指霜降后敲响的钟声,暗示时节的变换与寒冷。
- 风流:指风雅、潇洒的生活情趣。
典故解析
- 九日:指重阳节,古代习俗在这一天登高,寓意长寿与健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函是,明代文学家,擅长诗词,作品多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通过对高山的回忆与对白云的独酌,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九日》是释函是对重阳节的独特感悟,诗中透着淡淡的忧伤和对生命的思索。开篇“年年此日在高山”一句,展现了诗人对高山的依恋与眷恋,然而“更不登临但倚栏”,却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失落,似乎暗示着岁月的流逝让他无法再享受昔日的豪情壮志。接下来的“百岁定知黄菊在”,让人感受到一种对生命的思考,黄菊的存在象征着坚韧与不屈,尽管岁月无情,依然有美好的事物存在。
“雁辞玉塞空秋草,犬吠霜钟起夜坛”描绘了秋天的萧瑟与孤寂,大雁的离去与犬吠声交织,构成了一个秋天的乡村夜景,生动地反映了季节的变迁与生命的轮回。最后两句“底事暂随吟望处,风流不与夕阳残”,诗人似乎在反思,虽然生活充满了诗意与风流,但夕阳的残影却让人意识到生命的有限和时间的流逝,使人倍感惆怅。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独特理解与哲思,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远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年年此日在高山,更不登临但倚栏”:每年重阳节,我都在高山上,但如今只是在栏杆边静静地倚靠,表达出对过去的怀念与无奈。
- “百岁定知黄菊在,一瓢且对白云寒”:即使活到百岁,依然能感受到黄菊的存在,象征生命的顽强;一瓢酒对着寒冷的白云,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洒脱。
- “雁辞玉塞空秋草,犬吠霜钟起夜坛”:大雁离去,秋草萧瑟,犬吠声与霜钟声交织,传达出一种秋天的寂寥与寒冷。
- “底事暂随吟望处,风流不与夕阳残”:思考着吟诗的意义,尽管生活潇洒,但夕阳已渐渐西沉,令人感到无奈与惆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雁辞玉塞空秋草”与“犬吠霜钟起夜坛”,形成了音韵的和谐。
- 拟人:白云寒,赋予白云以人的情感,增强了画面的情感色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与个人情感,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透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山:象征着高远与追求。
- 黄菊:象征生命的坚韧与美好。
- 白云:象征孤独与淡泊的心境。
- 大雁:象征离别与季节的变迁。
- 霜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通过什么意象表达对生命的思考?
A. 高山
B. 黄菊
C. 白云
D. 以上皆是 -
诗中提到的“九日”是指哪个节日?
A. 春节
B. 重阳节
C. 清明节
D. 中秋节 -
“底事暂随吟望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欢快
B. 忧伤
C. 愤怒
D. 兴奋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描绘重阳节的情景,但更偏向于亲情的思念。释函是则更多地反映个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哲理。
- 杜甫的《登高》则通过登高望远,表达了壮志未酬的悲愤,情感更加激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代诗歌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与理解,可以更深入地把握《九日》这首诗的情感与思想,提升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