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松峰寺东山晚眺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5:00:42

树影穿林入,悠悠日已西。

霜浓黄叶淡,风定白云低。

偶有宾鸿至,时看野鹤栖。

垂丝憔悴甚,衰柳拂长堤。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登松峰寺东山晚眺 其二
作者: 多隆阿 〔清代〕

树影穿林入,悠悠日已西。
霜浓黄叶淡,风定白云低。
偶有宾鸿至,时看野鹤栖。
垂丝憔悴甚,衰柳拂长堤。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秋日傍晚,作者登上松峰寺的东山远眺的情景。树影透过林间,慢慢地,太阳已经西沉。霜冻加重,黄叶变得稀疏,微风平静,白云低垂。偶尔有鸿雁飞来,时不时地看到野鹤栖息。垂柳看起来十分憔悴,衰弱的柳树轻拂着长长的堤岸。

注释

  • 树影:树的影子。
  • 悠悠:形容时间缓慢流逝的样子。
  • 霜浓:霜冻加重,表示秋冬季节的寒意。
  • 黄叶淡:黄叶变得稀疏,暗示秋季的凋零。
  • 宾鸿:来访的鸿雁。
  • :栖息,停留。
  • 垂丝:指垂柳,长长的柳枝。
  • 憔悴:形容枯萎、衰弱的样子。
  • 衰柳:形容柳树已经衰弱、凋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多隆阿(约1640-1712),清代诗人,满族人,曾任官职,深受康熙皇帝器重。多隆阿在诗歌创作上继承了唐诗的传统,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抒发个人情感,作品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九月九日(重阳节),正值秋季,诗人在松峰寺游览,借景抒怀,反映了他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人生的感悟。重阳节有登高望远的传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日的宁静与凄凉,诗人用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触。开头两句“树影穿林入,悠悠日已西”通过树影的变化,带出时间的流逝,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在这幅秋日的画面中,霜重、黄叶、白云等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季节的轮回感。接着,诗人提到偶尔飞来的鸿雁和栖息的野鹤,增添了生动的自然气息,同时也暗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最后两句描绘了“垂丝”和“衰柳”,明显带有悲凉的情感,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衰老。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索,充满了对生命和时间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树影穿林入”:树的影子透过树林,影子与光线交错,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景象。
  • “悠悠日已西”:时间缓缓流逝,太阳已经西沉,营造出一种平静而略显忧伤的气氛。
  • “霜浓黄叶淡”:霜冻加重,树叶逐渐稀疏,反映出秋天的气息。
  • “风定白云低”:风平浪静,白云低垂,象征着一种宁静的状态。
  • “偶有宾鸿至”:指偶尔飞来的鸿雁,增添了生动的自然气息。
  • “时看野鹤栖”:时常看到野鹤栖息,显得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存。
  • “垂丝憔悴甚”:垂柳看起来十分憔悴,暗示着衰老和凋零。
  • “衰柳拂长堤”:衰弱的柳树轻拂着长堤,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秋日图景。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前后句式相对,使得诗歌更加富有韵律感。
  • 意象:如“树影”、“霜浓”、“黄叶”等意象,营造出浓厚的秋意和萧瑟的氛围。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如“憔悴”形容垂柳,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流逝、自然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孤独与宁静的追求,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树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
  • :象征着寒冷与枯萎,暗示着生命的无常。
  • 黄叶:象征着秋天的凋零,反映出人生的短暂。
  • 宾鸿:代表着自由与远方,增添了生动气息。
  • 垂柳:象征着柔弱与凋零,表达了诗人的忧伤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宾鸿”指的是什么?
    A. 野鸟
    B. 鸿雁
    C. 猫头鹰
    D. 百灵鸟

  2.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秋天的气氛?
    A. 阳光
    B. 黄叶
    C. 雪花
    D. 绿草

  3. 诗中的“霜浓”主要表现了什么样的季节特征?
    A. 春天的温暖
    B. 夏天的炎热
    C. 秋冬的寒冷
    D. 夏秋的交替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秋晚的宁静,表达了诗人的闲适与思考。
  • 李白《庐山谣》:同样涉及自然景色,体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 多隆阿与王维的山水诗:两位诗人都通过自然景物表现内心情感,但多隆阿在作品中更加强调季节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而王维则更侧重于静谧的山水之美和对人生的思索。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多隆阿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