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 一九六一年端午》
时间: 2025-01-17 09:30: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浦 一九六一年端午
作者: 赵文漪
节序近黄梅,最销魂,惯唱送君南浦。
轻暖怯新凉,斜阳外,惊起漫天风雨。
狂涛拍岸,玉山千丈苍龙舞。
三生俊侣。且莫道相思,离人愁绪。
明朝重到长安。牡丹花未谢,依然解语。
官烛映朱旗,雕阑畔犹殢满城飞絮。
流年暗换,艾青榴火行端午。
兰台应许。容玉勒金鞍,御河观渡。
白话文翻译:
节气临近黄梅时节,令人最为销魂,习惯唱着送别君子的歌声到南浦。
轻暖的气候让新凉有些惧怕,斜阳外,惊起一片漫天风雨。
狂涛拍打海岸,仿佛千丈的玉山上苍龙舞动。
三生三世的美好伴侣,且不要说相思的苦恼,离人心中的愁绪。
明天重新回到长安,牡丹花尚未凋谢,依旧能言善道。
官烛映照着朱色的旗帜,雕栏旁满城的飞絮依旧缭绕。
流年已经暗换,艾青的榴火在端午节燃烧。
兰台已经应许,容颜如玉骑着金鞍,御河观渡。
注释:
- 黄梅:指的是农历四月,黄梅时节,气候潮湿温暖。
- 南浦:古代诗文中常指送别的地方,象征离别之情。
- 流年暗换:指时光流逝,岁月悄然改变。
- 艾青榴火:端午节的习俗,艾草和石榴花象征驱邪避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文漪,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著称。她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经历与社会背景,表现出女性的细腻和温柔。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1961年端午节,正值中国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借助传统节日表达对时光流逝、离别愁绪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南浦 一九六一年端午》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考的诗作。诗人在描绘端午节的场景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节日氛围,而是深刻地触及了离愁别绪和时间的流逝。开头几句通过描绘黄梅时节的气候变化,表现了离别的愁苦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接着,诗人以“狂涛拍岸,玉山千丈苍龙舞”的壮阔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激情,形成了情感上的对比。
而后,诗人提出“且莫道相思,离人愁绪”,似乎是在劝慰自己或他人,不必过于沉溺于相思之苦。接下来的描写则将目光转向明天,牡丹花未谢,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未来。不论生活如何变化,依然存在能够让人感受到温暖与美好的事物。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情感上层次分明,既有对过去的眷恋,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节序近黄梅:指节气临近黄梅,暗示时光的流逝。
- 最销魂,惯唱送君南浦:表达对离别情境的感伤,南浦象征送别之地。
- 轻暖怯新凉,斜阳外,惊起漫天风雨:情感逐渐加深,描绘出季节变化带来的不安。
- 狂涛拍岸,玉山千丈苍龙舞:用壮丽的自然景象来比喻生命的力量与激情。
- 三生俊侣:提到理想中的伴侣,暗示对爱情的憧憬。
- 且莫道相思,离人愁绪:劝慰自己不必过于沉湎于相思。
- 明朝重到长安:对未来的期待,长安象征着繁华与希望。
- 牡丹花未谢,依然解语:牡丹的美丽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依旧存在。
- 官烛映朱旗,雕阑畔犹殢满城飞絮:描绘节日的热闹场景。
- 流年暗换,艾青榴火行端午:表现对端午节的传统习俗的怀念。
- 兰台应许:象征着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
- 容玉勒金鞍,御河观渡:描绘理想中的生活与美好前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狂涛拍岸”比喻生命的波澜。
- 对仗:如“官烛映朱旗,雕阑畔犹殢满城飞絮”,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如“牡丹花未谢,依然解语”,赋予花朵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离别、思念与希望的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爱情和未来的深刻思考。诗人在感伤中寻找希望,体现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梅:象征着季节的更替,暗示时光的流逝。
- 南浦:离别的地方,承载着思念与愁苦。
- 狂涛:自然的力量,象征着生命的波澜。
- 牡丹:美好与繁荣的象征,暗示未来的希望。
- 艾青榴火:端午节的习俗,承载着传统与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浦”是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回忆
- B. 离别之地
- C. 自然景观
-
“狂涛拍岸,玉山千丈苍龙舞”中的“苍龙”主要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力量
- B. 爱情的激情
- C. 生命的脆弱
-
诗中提到的“牡丹花未谢”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过去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希望
- C. 对生活的失望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南浦 一九六一年端午》与《春江花月夜》同样描绘了自然与情感,前者着重于离愁别绪,后者则更多地表现了孤独与美好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事的感慨。
参考资料:
- 《现代诗歌选》:提供现代诗歌的经典作品。
- 赵文漪作品集:收录了赵文漪的多篇诗作及其生平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