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 其一 春水,用玉田韵,同蘅圃赋》
时间: 2025-01-01 17:56: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雨涨汀沙,倚兰桡正值江亭初晓。堤坠乱桃红,红桥下斜映花阴如扫。波纹沁碧,一双燕子凌波小。乍罥晴丝,还又转,却误衔来萍草。漫从南浦催归,是閒情客里春游未了。双桨载笙歌,鸳鸯起何处画船吹到。曲终渺渺。前溪渐觉莺声悄。寒食今番过也,报道湔裙人少。
白话文翻译:
新雨过后,水涨得淹没了沙滩,我在江亭旁倚靠着兰桡,正值清晨初晓。堤岸上桃花纷乱地坠落,红桥下的花影斜斜地映照着,仿佛是被扫过一样。波纹浸润了碧水,双双燕子在水面上轻巧飞舞。忽然间,阳光的丝线缠住了它们,结果却误把水草衔来。漫步南浦催促归去,在闲情逸致中,春游似乎还未结束。双桨划动着歌声,鸳鸯船从何处吹来呢?曲子终了,远远地听不到声音。前溪似乎渐渐听不到莺声了。今年的寒食节已经过去,听说洗裙子的人少了。
注释:
- 汀沙:水边的沙滩。
- 兰桡:用兰木制成的小船。
- 堤坠乱桃红:桃花纷纷落下,形容春天的景象美丽而混乱。
- 花阴:花的阴影。
- 乍罥晴丝:突然被阳光的丝线缠住。
- 萍草:水面上的浮萍,象征漂泊不定。
- 南浦:南岸的水边,常用以指代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
- 寒食:指寒食节,古代节日,禁止生火,吃冷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皞日,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风貌。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诗人游历江南水乡,感受春水与花景的交融,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南浦 其一 春水》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诗中呈现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开头的新雨和涨水,既是自然现象的描写,也为接下来的春景营造了一个生机勃勃的背景。诗人在江亭边倚舟而坐,感受到晨光中的宁静与柔美,堤岸上的桃花、红桥下的花影,都渗透着浓厚的春意。
“波纹沁碧,一双燕子凌波小。”这一句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燕子在水面上飞舞的轻盈,充满了春天的活力和灵动。而“乍罥晴丝,还又转,却误衔来萍草。”则表现了春日阳光的温暖,给人以轻快愉悦的感受,反映了诗人对春天的思考与感慨。
全诗的最后几句,诗人似乎开始思考归去的时刻,但又不舍春游的欢乐,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首诗通过细致的描写与感情的抒发,传递出一种温柔而又悠远的春日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新雨涨汀沙:描绘了刚刚下过雨,水位上升,沙滩被淹没的场景。
- 倚兰桡正值江亭初晓:在江边的小亭子中,欣赏初晨的美景。
- 堤坠乱桃红:桃花纷纷落下,表现春天的繁华与短暂。
- 红桥下斜映花阴如扫:花影在红桥下斜斜映照,仿佛被扫过一样。
- 波纹沁碧,一双燕子凌波小:清澈的波纹上飞舞着一双燕子,形象生动。
- 乍罥晴丝,还又转,却误衔来萍草:燕子突然被阳光的丝线缠住,结果误把水草衔来,表现轻快的情境。
- 漫从南浦催归:游荡在南浦,虽想归去,却心存留恋。
- 是閒情客里春游未了:诗人感受到春游的闲情未尽。
- 双桨载笙歌,鸳鸯起何处画船吹到:双桨划动,载着歌声,鸳鸯船从何处驶来,充满诗意。
- 曲终渺渺:乐曲结束,余音缭绕,意境悠远。
- 前溪渐觉莺声悄:溪水的莺声逐渐变得安静。
- 寒食今番过也,报道湔裙人少:寒食节过后,听说来洗裙子的女人少了,表现一种淡淡的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影比作被扫过,形象生动。
- 拟人:燕子在水面上飞舞被赋予生命的灵动。
- 对仗:如“乍罥晴丝,还又转”,形成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美景与人们的生活情感展开,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水: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桃花:代表春天的美丽和短暂。
- 燕子: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活的活力。
- 南浦:代表着江南水乡的柔美与浪漫。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新雨涨汀沙”中的“汀”指什么? A. 溪流 B. 沙滩 C. 岸边
-
诗中描述的季节是?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
“乍罥晴丝”意指什么? A. 阳光的美丽 B. 燕子的轻盈 C. 春天的温暖
答案:
- B
- C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南浦 其一 春水》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都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前者更注重水乡的温柔与人情,后者则以清晨的宁静与诗人的思考为主,展现出不同的情感与意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