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大峨绝顶睹圆相佛光成长句二十韵》
时间: 2025-01-17 09:46:28峨眉峻极西南著,万景庄严诸佛住。
高标天柱八纮张,雄镇坤维百灵赴。
我来雨霁群峰出,正值春暄三月暮。
上方解冻僧入岩,远俗来游客填路。
篮舆牵挽六十里,梯栈高低三万步。
鱼贯攀缘筋力疲,鸟腾陡绝神魂惧。
行经崖坂几萦曲,望极堪舆莽回互。
锦里遥看井底迷,雪山忽认屏间误。
幽岩得照石发彩,阴洞有声雷蓄怒。
楞伽仙音好鸟语,兜罗绵界神龙护。
沧海潮回波浪平,蓝田日暖烟霏布。
长虹欻放白毫光,淡墨俄瞻紫金聚。
应真飞锡众共睹,圆相摄身人自顾。
六牙白象恍当空,三足赤乌潜隐雾。
琉璃瓶莹秋月白,优昙花净含晓露。
瑞境旁连瓦屋起,合成一界如相附。
神灯夜从九顶朝,散作千山无尽炷。
肉眼亲观佛会开,凡躯恐逐仙风骛。
欲寻傅说箕尾间,休访君平斗牛度。
便排阊阖陟高圆,扰扰人寰何足寓。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大峨绝顶睹圆相佛光成长句二十韵
作者: 王之望 〔宋代〕
峨眉峻极西南著,万景庄严诸佛住。
高标天柱八纮张,雄镇坤维百灵赴。
我来雨霁群峰出,正值春暄三月暮。
上方解冻僧入岩,远俗来游客填路。
篮舆牵挽六十里,梯栈高低三万步。
鱼贯攀缘筋力疲,鸟腾陡绝神魂惧。
行经崖坂几萦曲,望极堪舆莽回互。
锦里遥看井底迷,雪山忽认屏间误。
幽岩得照石发彩,阴洞有声雷蓄怒。
楞伽仙音好鸟语,兜罗绵界神龙护。
沧海潮回波浪平,蓝田日暖烟霏布。
长虹欻放白毫光,淡墨俄瞻紫金聚。
应真飞锡众共睹,圆相摄身人自顾。
六牙白象恍当空,三足赤乌潜隐雾。
琉璃瓶莹秋月白,优昙花净含晓露。
瑞境旁连瓦屋起,合成一界如相附。
神灯夜从九顶朝,散作千山无尽炷。
肉眼亲观佛会开,凡躯恐逐仙风骛。
欲寻傅说箕尾间,休访君平斗牛度。
便排阊阖陟高圆,扰扰人寰何足寓。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峨眉山绝顶所见的壮丽景色和神秘宗教气息。峨眉山巍峨耸立于西南,四周的美景庄严而神圣,仿佛诸佛的居所。高耸的山峰像天柱一样直插云霄,镇守着广阔的天地,吸引了无数灵鸟前来朝拜。诗人到达时,雨后初晴,群峰显现,正值春天的三月末。山顶的僧人进入岩洞,远道而来的游客沿着山路而来。
在这段旅程中,诗人乘坐轿子走了六十里的山路,爬升的梯道高低起伏,走了三万步,身体感到疲惫,心中却充满敬畏。沿着崖边蜿蜒而行,极目远眺,景色如回旋的迷雾。远处的锦里让人迷失了方向,而雪山则让人误以为是屏风。
幽静的岩洞中,石头闪烁着光彩,阴暗的地方传来雷声轰鸣。楞伽的仙音如鸟鸣般动听,兜罗的绵界则神龙护航。大海的潮水回流,波浪平静,蓝田的阳光温暖,烟雾缭绕。长虹飞跃,散发出白毫光,淡墨色的山峦中聚集着紫金的光芒。
人们共同见证那神奇的飞锡,圆满的佛光让人陶醉。白象和赤乌似乎在空中隐现,琉璃瓶在秋月中闪耀,优昙花洁净如晨露。美丽的境界旁,瓦屋悄然升起,形成了一片和谐的世界。神灯夜晚从九顶山朝拜,光芒散落在千山之上,仿佛无尽的香烛。
肉眼所见的佛会开启,凡人却恐怕会追逐仙风而迷失。想寻求傅说的智慧,也无须去访君平的斗牛。于是我便推开阊阖,登上高处,世俗的纷扰又何足挂齿呢?
注释:
- 峨眉: 指峨眉山,位于四川省,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 万景庄严: 指山中景色众多且庄严、威严。
- 高标天柱: 高耸如天柱,形容山的高大。
- 雄镇坤维: 雄伟地镇守着广阔的天地。
- 籃舆: 指轿子,古代用来抬人的交通工具。
- 筋力疲: 形容攀爬过程中感到体力疲惫。
- 锦里: 可能指某个地方,表示美丽的景色。
- 幽岩: 深邃的岩石,带有神秘感。
- 楞伽: 指佛教经典《楞伽经》,与佛教文化有关。
- 沧海潮回: 形容大海潮水的变化。
- 长虹: 指高悬的彩虹,象征美好。
- 飞锡: 指佛教中的一种神奇现象,寓意神灵显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望是宋代的诗人,以其清新、典雅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宗教思想,富有哲理性和抒情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王之望游览峨眉山时创作的,表达了他对自然美和佛教文化的敬仰。峨眉山作为佛教名山,吸引了无数游客和信徒,诗人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抒发了对佛教信仰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严密的结构,展现了峨眉山的气势和神秘。开篇以“峨眉峻极”描绘了山的高耸与庄严,接着通过“万景庄严诸佛住”,传达出一种宗教的神圣感。诗中多次提及自然景色与佛教元素的结合,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的敬仰与对自然的热爱。
在描写旅程的过程中,诗人使用了许多动词和形容词,表现出攀登过程中的艰辛与疲惫,但同时也感受到美景的壮观与心灵的震撼。诗中“肉眼亲观佛会开,凡躯恐逐仙风骛”,表达了诗人对超然境界的追求以及对人世纷扰的淡然态度。
诗歌的最后,诗人以“扰扰人寰何足寓”结束,表明了他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对精神追求的向往,给人以深思。整首诗在表达对自然与宗教的敬仰之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哲学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峨眉峻极西南著: 描述峨眉山的巍峨高耸,位于西南部。
- 万景庄严诸佛住: 形容山中美丽的景色如诸佛所居,神圣而庄严。
- 高标天柱八纮张: 峨眉山高耸如天柱,象征着雄伟的气势。
- 雄镇坤维百灵赴: 山高大地的力量,吸引许多灵鸟前来。
- 我来雨霁群峰出: 雨后,群峰显露,诗人此时到达。
- 正值春暄三月暮: 正是春暖花开的三月末。
- 上方解冻僧入岩: 僧人在此进入岩洞。
- 远俗来游客填路: 远道而来的游客纷纷前来游览。
- 篮舆牵挽六十里: 乘坐轿子走了六十里的山路。
- 梯栈高低三万步: 上下梯道走了三万步,形容艰辛。
- 鱼贯攀缘筋力疲: 游客像鱼一样顺序攀爬,感到筋疲力尽。
- 鸟腾陡绝神魂惧: 鸟在高处飞腾,令人感到心惊胆战。
- 行经崖坂几萦曲: 行走在崖边,路途曲折。
- 望极堪舆莽回互: 远望极远的地方,景色如回旋的迷雾。
- 锦里遥看井底迷: 从远处看锦里,仿佛迷失在井底。
- 雪山忽认屏间误: 突然认出雪山,像是误入屏风。
- 幽岩得照石发彩: 幽静的岩石闪烁光彩。
- 阴洞有声雷蓄怒: 阴暗的洞穴传来雷声,仿佛在蓄怒。
- 楞伽仙音好鸟语: 楞伽的仙音如同鸟语动听。
- 兜罗绵界神龙护: 兜罗的绵界如神龙般护佑。
修辞手法:
- 比喻: 诗中多次使用比喻,如“高标天柱”形容山的高耸。
- 对仗: 诗句多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排比: 通过排比的手法增强了气势,如“长虹欻放白毫光”。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宗教的崇敬,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具有深厚的哲理意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峨眉: 象征着高耸与壮丽。
- 万景: 表达自然景色的多样性和庄严性。
- 白象、赤乌: 代表佛教文化中的神秘意象。
- 琉璃瓶、优昙花: 代表清净、美丽的意象,寓意神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问题: 峨眉山位于哪个方向?
- A. 东南
- B. 西南
- C. 西北
- D. 东北
-
问题: 诗中提到的“篮舆”指的是什么?
- A. 轿子
- B. 马车
- C. 小船
- D. 骑兽
-
问题: 诗人感到攀登过程中的情感是?
- A. 兴奋
- B. 疲惫
- C. 恐惧
- D. 无聊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描绘庐山的壮丽景色。
- 《望庐山瀑布》:李白以瀑布景色传达豪情。
诗词对比:
- 王之望的《登大峨绝顶》与李白的《庐山谣》都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但王之望更侧重于宗教哲理与内心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包含王之望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典文学史》:对古代诗词的发展与流派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