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户外惊闻剥啄声,东山消息到柴荆。
两章著意撩衰白,风味相扶有曲生。
白话文翻译:
在户外,我突然听到啄食的声音,东山的消息传到了柴荆。
两首诗特别地撩动了衰老的情绪,风味相辅相成,曲调中生出了一番滋味。
注释:
- 剥啄声:指鸟类啄食的声音。
- 东山:在这里可能指代一个地方或隐喻,象征着消息的来源。
- 柴荆:意指家庭的宁静生活。
- 衰白:指年老、衰退的白发。
- 风味:指诗歌中的情感与意境。
- 曲生:可能指音乐或诗歌中的旋律与情感交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望,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在诗歌创作上有一定的成就,尤其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而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宵节前后,正值寒冷的冬季向春天过渡之际,诗人可能感受到冬去春来的变换和衰老的感慨,因而写下此诗以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王之望的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声音的细腻捕捉,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诗的开头以“户外惊闻剥啄声”引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的细节,这种细节不仅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到来,也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流逝。接着提到“东山消息到柴荆”,在这里,东山象征着信息的传递,可能是新的希望或变化。而“柴荆”则指向一种家的温暖和宁静,这种对比使得诗人内心的感慨更加深刻。
诗的后两句“两章著意撩衰白,风味相扶有曲生”则将情感进一步深化,表达了对衰老的无奈与感伤,同时又展现出诗歌本身的力量。诗歌的艺术魅力在于它不仅仅是直白的情感表达,更在于通过意象与音韵的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情感共鸣。王之望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精准的用词,让读者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珍贵,促使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去思考内心深处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户外惊闻剥啄声:这一句通过“惊闻”传达了诗人的突然与敏感,营造出一种紧迫感。
- 东山消息到柴荆:这里的“消息”可能隐喻着生活的变化,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两章著意撩衰白:诗人通过“两章”指代诗歌的形式,表现出对衰老的深刻感悟。
- 风味相扶有曲生:通过“风味”和“曲生”的结合,表达了诗歌的多重情感层次。
修辞手法:
- 比喻:东山作为消息的象征,暗示着生命的变化。
- 拟人:风味和曲调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词句上有着严谨的对仗,使得诗歌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衰老的无奈与内心的丰富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剥啄声: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声音。
- 东山:象征着变化与希望。
- 柴荆:代表家庭的温暖与安宁。
- 衰白:指代衰老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剥啄声”指的是什么? A. 风声
B. 雨声
C. 鸟类啄食的声音
D. 人声 -
“东山消息”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家庭
B. 变化与希望
C. 自然
D. 时间流逝 -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衰老的感慨
C. 对家庭的描绘
D. 对自然的观察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王之望与李白在诗歌中都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但王之望更多地关注于细腻的情感与家庭的温暖,而李白则常常表现出一种豪放的洒脱与对自然的赞美。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王之望诗集》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