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子》
时间: 2025-01-04 13:16:33意思解释
《风流子》
原文展示
韶华惊晼晚,青春老倦客惜年芳。
庭樾荫浓,半藏莺语,畹兰花减,时有蜂忙。
粉墙低,嫩岚滋翠葆,零露湿残妆。
风暖昼长,柳绵吹尽,淡烟微雨,梅子初黄。
洛浦音容远,书空漫惆怅,往事悲凉。
无奈锦鳞杳杳,不渡横塘。
念蝴蝶梦回,子规声里,半窗斜月,一枕余香。
拟待自宽,除非铁做心肠。
白话文翻译
青春的美好在晚霞中显得格外惊艳,但年华已逝,老去的游子对这短暂的芳华倍加珍惜。庭院中的树影浓密,半遮住了黄莺的欢唱,兰花逐渐凋零,时不时有蜜蜂忙碌。
粉墙低矮,嫩绿的雾霭滋润着翠绿的草木,零星的露珠湿润了残妆。暖风袭来,白天漫长,柳絮随风飘散,细雨轻烟中,梅子开始变黄。
洛浦的音容已经遥远,心中无尽的惆怅在空中游荡,往事令人悲凉。无奈那些锦鳞已经渺无踪影,无法渡过横塘。
我在梦中回想蝴蝶的舞姿,子规的啼鸣中,半窗斜月映照,一枕余香萦绕。
我想要宽慰自己,除非我的心肠是铁打的。
注释
- 韶华:青春美好的时光。
- 倦客:疲倦的旅人,指诗人自己。
- 庭樾:庭院中的树木。
- 莺语:黄莺的歌声。
- 畹兰:指兰花的生长环境。
- 锦鳞:美丽的鱼,常用以形容美好的事物。
- 横塘:指一条小河流,象征着人生的阻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伸,宋代著名词人,其作品多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词作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生活,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创作背景
这首《风流子》创作于一个秋日的傍晚,诗人感受到青春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因而产生了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惆怅。整首词流露出对美好岁月的珍惜与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诗歌鉴赏
《风流子》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青春与岁月的流逝。诗中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与细腻的人物情感结合,展现了诗人对青春美好时光的怀念。开篇即以“韶华惊晼晚”引入,既表达了对美好青春的惊叹,也暗示着岁月的无情;“青春老倦客惜年芳”进一步深化了这个主题,老去的旅人对年华的珍惜和无奈尽显其中。
在自然描写上,诗人细致入微。“庭樾荫浓,半藏莺语”,通过色彩与声响的结合,营造出一个生机盎然的庭院,仿佛让人感受到那份轻松与愉悦。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畹兰花减,时有蜂忙”的对比,暗示着美好事物的渐行渐远。
接下来的描写更是充满了哲思,“无奈锦鳞杳杳,不渡横塘”,象征着人生的种种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寻。最后的“拟待自宽,除非铁做心肠”,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在无尽惆怅中寻求自我安慰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韶华惊晼晚:美好的青春在黄昏时分显得格外惊艳。
- 青春老倦客惜年芳:年长的游子对青春的美好倍加珍惜。
- 庭樾荫浓,半藏莺语:浓密的树荫遮住了黄莺的歌声,营造出静谧的氛围。
- 畹兰花减,时有蜂忙:兰花凋零,而蜜蜂依然忙碌,象征着生命的流逝与持续。
- 粉墙低,嫩岚滋翠葆:低矮的粉墙映衬着嫩绿的草木,描绘出清新的自然景象。
- 零露湿残妆:露珠湿润了残妆,暗示着对逝去美好的留恋。
- 风暖昼长,柳绵吹尽:温暖的风吹散了柳絮,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 淡烟微雨,梅子初黄:细雨轻烟中,梅子开始变黄,象征着即将成熟的生命。
- 洛浦音容远:洛浦的音容已经远去,表现出对往事的怀念。
- 书空漫惆怅,往事悲凉:在空中游荡着的惆怅与悲凉的往事。
- 无奈锦鳞杳杳:无奈的锦鳞已不复存在。
- 念蝴蝶梦回,子规声里:在梦中回想蝴蝶的舞姿,伴随着子规的啼鸣。
- 半窗斜月,一枕余香:窗外的斜月和枕边的余香,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 拟待自宽,除非铁做心肠:想要自我宽慰,除非心肠如铁般坚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锦鳞”,将美好的事物比作美丽的鱼,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如“莺语”,将黄莺的歌声赋予人性,使其更具情感。
- 对仗:如“零露湿残妆”,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青春的怀念、对过往的追忆,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反思。同时,诗人也在寻求内心的安慰,以抵御岁月带来的失落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韶华:象征青春的美好与短暂。
- 庭樾:象征生活的宁静与隐秘。
- 锦鳞:象征美好的事物或往日的辉煌。
- 蝴蝶:象征自由与美好回忆。
- 子规:象征着悲伤与失落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韶华惊晼晚”指的是? A. 黄昏的美丽
B. 青春的短暂
C. 自然的变化
答案:B -
“无奈锦鳞杳杳”中“锦鳞”象征什么? A. 美好的事物
B. 失去的爱情
C. 难忘的回忆
答案:A -
诗的情感基调主要表现出? A. 欢乐
B. 惆怅与怀念
C. 抱怨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较,蔡伸的《风流子》在描写青春与时光流逝的情感上更显沉郁,而李清照则多了几分清婉与柔情。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折射内心情感,但表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词学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