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郑协律山亭》
时间: 2025-01-01 09:49: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宴郑协律山亭
作者:宋之问(唐代)
朝英退食回,
追兴洛城隈。
山瞻二室近,
水自陆浑来。
小径藤间入,
高窗竹上开。
砌花连菡萏,
溪柳覆莓苔。
舞席归云断,
歌筵薄景催。
可怜郊野际,
长有故人杯。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英俊少年们用过早餐,
追逐兴致游玩于洛城的边缘。
远望山上两间屋子近在咫尺,
水从陆地的浑河流来。
小径从藤蔓间蜿蜒而入,
高窗外的竹子在阳光下摇曳。
台阶上的花与荷花相连,
小溪旁的柳树掩映着莓苔。
舞席上的云彩似乎已经断了,
歌声的筵席在薄暮中催促着。
可怜那郊野的边际,
总有故人的酒杯在等候。
注释
- 朝英:指年轻俊秀的男子。
- 退食:用完早餐,退席。
- 洛城:指洛阳城,古代著名城市。
- 陆浑:陆浑水,古地名,指水流。
- 小径:小路,指通往亭子的道路。
- 砌花:台阶上的花朵。
- 菡萏:荷花,常用于诗词中象征清丽。
- 归云:指天空中的云彩。
- 歌筵:歌唱的席位,指聚会时的歌唱活动。
典故解析
本诗中的“洛城”与“陆浑”提到的地名,都是唐代文学中常见的背景,反映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与热爱。洛阳作为古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是许多文人墨客的创作源泉。此外,诗中提到的“故人杯”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饮酒作乐的情景,体现了唐代文人交友的风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之问,字景仁,号清江,唐代著名诗人,出生于长安。其诗风清新俊逸,擅长五言绝句与律诗,作品多描绘山水风景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宴请友人于郑协律山亭之际,诗人在山水之间抒发情感,展现了与友共饮、共游的悠闲情景,反映出唐代文人对自然与友情的向往。
诗歌鉴赏
《宴郑协律山亭》是一首充满自然美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水的宁静与宴会的欢愉。开头描写“朝英退食回”,将诗人和友人置于一个清新的早晨,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与友人追逐兴致游玩于洛城,表现出一种洒脱与愉悦。
中间部分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展现了亭子周围的自然景观:山近水流,小径蜿蜒,花与荷相映,柳与苔相覆,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环境。最后几句则转向宴会的情景,舞席与歌筵的描写不仅传达了欢乐的气氛,同时也带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友情的珍惜与遗憾。
整首诗流畅自然,意象丰富,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友情的深刻理解和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朝英退食回:描绘清晨的气息,表达了年轻人的生机与活力。
- 追兴洛城隈:表达了游玩的兴致,洛城的美好引发了诗人的思绪。
- 山瞻二室近:远观的房屋与山水的亲近,传达了一种宁静的生活气息。
- 水自陆浑来:水流的来处,增加了自然的动感。
- 小径藤间入:小路蜿蜒,暗示通往美好景致的路径。
- 高窗竹上开:高窗外竹影摇曳,展现出一种淡雅的生活。
- 砌花连菡萏:花与荷的交融,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溪柳覆莓苔:溪边的柳树和苔藓,增添了诗的层次感。
- 舞席归云断:舞席上的欢乐与云彩的归去,暗示时光的流逝。
- 歌筵薄景催:歌声与暮色的交融,增添了一种伤感。
- 可怜郊野际:对郊野的感伤与怀念,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 长有故人杯:最后一句点明主题,酒杯象征着友情的延续。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舞席归云断”比喻欢乐的短暂。
- 对仗:诗中有多处对仗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的结合,形成诗歌的核心意象。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宴会的场景,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意象分析
- 自然意象:山、水、花、柳、苔等自然元素,象征着宁静、和谐与美好。
- 人文意象:宴会、故人杯等,表现出对友情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洛城”指的是哪个城市?
- A. 长安
- B. 洛阳
- C. 杭州
-
“砌花连菡萏”中的“菡萏”指的是什么?
- A. 荷花
- B. 菊花
- C. 牡丹
-
诗中“可怜郊野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惆怅
- B. 喜悦
- C. 愤怒
答案:
- B. 洛阳
- A. 荷花
- A. 惆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侧重于孤独与宁静的内心感受。
- 李白的《月下独酌》:强调个人情感与酒的关系,与《宴郑协律山亭》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更具个体色彩。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