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田征君》

时间: 2025-01-01 09:55:14

山游杳何处,迟回伊洛间。

归寝忽成梦,宛在嵩丘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田征君
宋之问 〔唐代〕
山游杳何处,迟回伊洛间。
归寝忽成梦,宛在嵩丘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游历的感慨。诗中描绘了山水的遥远和归家的迟缓,梦中似乎又回到了熟悉的嵩丘山。

注释:

字词注释:

  1. 游杳:游览的地方遥远,杳无音信。
  2. 迟回:归来的时间很晚。
  3. 伊洛:指的是洛水和伊水,古代的两条重要河流,常用来指代故乡。
  4. 归寝:归家入睡。
  5. 宛在:仿佛在,形容一种似真似幻的感觉。
  6. 嵩丘山:嵩山,位于河南省,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嵩丘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名山,与道教文化有密切关系,象征着高洁和归隐的理想。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内心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之问(649年-713年),字子京,唐代诗人,生于今河南省。他以山水诗著称,作品中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观,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诗人游历之后,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山水的向往,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崇尚及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

诗歌鉴赏:

《答田征君》是一首意蕴深远的山水诗,诗人在游历之后,心中满是对故乡的思念与依恋。首句“山游杳何处”,以“杳”字开篇,渲染了一种孤寂和遥远的感觉,让人感受到山游的无尽与迷茫。接下来的“迟回伊洛间”,则将时空的界限拉得更远,表达了归家的迟缓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的最后两句“归寝忽成梦,宛在嵩丘山”,则通过梦境的描写,表现了对家乡的强烈向往,仿佛在梦中回到了那片熟悉的土地。这首诗以清新简练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游杳何处:山中游历的去向已经遥不可知,表明了一种迷失和孤独感。
  2. 迟回伊洛间:归家的时间延误,暗示对故乡的思念愈加浓烈。
  3. 归寝忽成梦:回到家中,却在梦中沉醉于对故乡的回忆。
  4. 宛在嵩丘山:梦中仿佛又回到了熟悉的嵩丘山,体现了对故乡的深切留恋。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通过“山游”和“归寝”的对比,突出了游历与归家的矛盾。此外,诗中还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梦境赋予了生命,使得对故乡的思念愈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了古人对归属感和亲情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高远与宁静,是诗人心灵的寄托。
  2. :象征着对故乡的思念与向往,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情感表达。
  3. 嵩丘山:象征着归宿与安宁,是诗人心灵的归宿所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伊洛”指的是( )。
    A. 河流
    B. 山脉
    C. 城市

  2. “归寝忽成梦”的意思是( )。
    A. 回到家中
    B. 进入梦乡
    C. 感到困倦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李白的《静夜思》与宋之问的《答田征君》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的诗通过月光营造出一种孤独感,而宋之问则通过山水的描绘,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两者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但情感的基调却是相似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