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嵩山寻杜四不遇慨然复伤田洗马韩观主…赠杜侯杜四》
时间: 2025-01-01 10:36: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使至嵩山寻杜四不遇慨然复伤田洗马韩观主…赠杜侯杜四
洛桥瞻太室,期子在云烟。
归来不相见,孤赏弄寒泉。
与君阔松石,于兹二十年。
田公谢昭世,韩子秘幽埏。
忆昔同携手,山栖接二贤。
笙歌入玄地,诗酒坐寥天。
旧友悉零落,罢琴私自怜。
逝者非药误,餐霞意可全。
为余理还策,相与事灵仙。
白话文翻译
在洛桥上遥望太室山,期望着你在那云雾缭绕中出现。
归来后未能再相见,独自欣赏那清冷的泉水。
与你在阔大的松树和石头之间,已经有二十年的时光。
田公谢家已然不在,韩子也隐秘于幽深的田园。
回忆往昔我们共同携手,山中栖息的二位贤者。
笙歌声传入深邃的山地,诗酒相伴坐在广阔的天空下。
旧友们都已离散,放下琴弦我只能自怜。
逝去的人已无法再回,唯有餐霞的意愿仍可保持。
为我理好马鞍,我们一同追求灵仙。
注释
- 洛桥:指洛阳的桥,象征着故乡和思念。
- 太室:太室山,位于嵩山,是道教圣地之一。
- 寒泉:指清冷的泉水,象征着孤独和清静。
- 阔松石:广阔的松树和石头,象征着坚韧和持久的友谊。
- 田公:谢昭世,隐士,代表着当时的隐逸风气。
- 笙歌:音乐,象征着人们的聚会和欢愉。
- 灵仙:指追求道教的理想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之问(公元649年-公元713年),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精致的意象著称。他的诗作品主要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在嵩山寻访友人杜四时,由于未能相遇而感到失落。诗中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深切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头两句以“洛桥”和“太室”引入,展现出一个悠远而宁静的环境,同时也隐含着对友人杜四的期盼。随后的几句则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时光,与杜四曾共同经历的岁月,表现出深厚的友情与岁月的沧桑。诗中提到的“旧友悉零落”,则进一步强调了友人离散的悲哀,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情绪。
诗的最后两句中提到“逝者非药误,餐霞意可全”,表达了对已逝去友人的怀念与追求理想生活的愿望。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清新的自然描写与细腻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洛桥瞻太室:在洛桥上遥望太室山,象征着对故乡的怀念。
- 期子在云烟:期待着友人在云雾中出现,表现出思念之情。
- 归来不相见:归来后未能见到友人,感到失落。
- 孤赏弄寒泉:独自欣赏清泉,突显孤独感。
- 与君阔松石:与友人共同经历的岁月,强调友谊的长久。
- 田公谢昭世:提到隐士,象征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忆昔同携手:回忆与友人携手的画面,表现出亲密关系。
- 笙歌入玄地:音乐声飘入深山,象征着欢愉的聚会。
- 旧友悉零落:旧友离去,表现出孤独和悲伤的情感。
- 逝者非药误:感叹逝去的朋友无法再回,表现出对生命的无奈。
- 为余理还策:希望与友人一同追求理想生活,表达对未来的期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笙歌入玄地”,将音乐与自然结合,营造氛围。
- 对仗:如“山栖接二贤”,通过对仗增强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怀念,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洛桥:故乡的象征,思乡之情的寄托。
- 太室:道教圣地,代表着理想与追求。
- 寒泉:象征孤独与清净。
- 阔松石:友谊的坚持,象征坚韧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位诗人?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宋之问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田公”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田光
- B. 杜甫
- C. 谢昭世
- D. 韩愈
-
诗中“笙歌入玄地”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伤感
- B. 欢愉
- C. 孤独
- D. 思念
答案:
- C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对家人的怀念,情感更加沉重。
- 李白《静夜思》:思乡的主题,情感单纯而直接,诗风与宋之问的细腻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