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陂子迳五十余里,乔木蔽天,遣闷七绝句》

时间: 2025-01-17 09:33:51

林中亭午始微明,枫倒杉倾满路横。

黄叶青苔深一丈,先生却爱此中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陂子迳五十余里,乔木蔽天,遣闷七绝句
林中亭午始微明,枫倒杉倾满路横。
黄叶青苔深一丈,先生却爱此中行。

白话文翻译:

沿着小路走过五十多里,参天大树遮住了天空,心中的烦闷在此得到释放。
正午时分,林中光线微微透出,枫树倒下,杉树倾斜,路上满是横亘的树木。
黄叶和青苔覆盖了地面,深一尺有余,而我却爱在这深林中行走。

注释:

  • 过陂子迳:陂子是小坡,迳是小路,指这条路经过小坡。
  • 乔木蔽天:指高大的树木遮住了天空。
  • 遣闷:遣,解散、消除;闷,烦闷,指此地让人烦恼的心情得以释怀。
  • 亭午:正午时分。
  • 微明:光线微弱。
  • 枫倒杉倾:枫树倒下,杉树倾斜,描绘出林中的景象。
  • 黄叶青苔:秋天的落叶与地面的青苔,展示了季节的变迁。
  • 深一丈:形容黄叶和青苔覆盖的厚度。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直接的典故,但“黄叶青苔”常常用来表现秋天的凋零与生机的消逝,反映出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深刻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其游历山林之际,正值秋季,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内心的宁静。这种心境与他当时的生活环境及社会氛围紧密相关。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过陂子迳五十余里,乔木蔽天,遣闷七绝句》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切感受和对生活烦恼的超脱。诗中描绘的深林景象,生动地展现了秋日的宁静与美丽。开头两句“林中亭午始微明,枫倒杉倾满路横”通过对阳光微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接下来的“黄叶青苔深一丈”,则通过具体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时光的流逝。诗人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与外部自然环境相结合,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过陂子迳五十余里:描述了诗人行走的距离,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
    2. 乔木蔽天:强调树林的高大,给人以压迫感和宁静感。
    3. 遣闷七绝句:表明诗人因自然的美好而释怀。
    4. 林中亭午始微明:正午的微光透过树梢,象征着一种希望。
    5. 枫倒杉倾满路横:描绘自然的无常与变化。
    6. 黄叶青苔深一丈:展示岁月的痕迹,传达出诗人对生命的感悟。
    7. 先生却爱此中行:表达了诗人对这片自然的热爱。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枫倒杉倾”,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使用“黄叶”“青苔”等意象,生动地描绘出秋天的景象。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秋日的深林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心灵的宁静,展现了淡泊与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黄叶: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青苔:代表了自然的生生不息与生命的顽强。
  • 高大的乔木:象征着自然的伟大与不可抗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杨万里生活在哪个朝代?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D. 明代
  2. 诗中“黄叶青苔深一丈”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秋天的美景
    • B. 生命的无常
    • C. 对自然的热爱
    • D. 生活的烦恼
  3. 诗中的“先生”指的是谁?

    • A. 诗人自己
    • B. 他的朋友
    • C. 自然
    • D. 他的老师

答案:

  1. B. 宋代
  2. B. 生命的无常
  3. A. 诗人自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王维的作品,描写山中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静夜思》:李白的名作,通过夜景抒发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山中杂诗》与《过陂子迳》:两者均描绘自然,但王维更强调孤独和思考,而杨万里则更显轻松与释怀。
  • 《静夜思》与《过陂子迳》:李白的诗集中表现情感,而杨万里的诗则通过自然表现情绪,展现出诗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收录了大量宋代诗人的作品,适合了解杨万里的诗风。
  • 《唐宋诗词鉴赏辞典》:提供古诗词的赏析与解读,帮助理解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