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七月廿三夜小集》

时间: 2025-01-08 21:43:28

病骨苦骄阳。

居起怎寻避暑方。

毕竟南窗宜小坐,移床。

恰有天风送细凉。

约客共杯觞。

无月围灯意自长。

坐过二更归未晚,思量。

别后秋深更断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病骨苦骄阳。居起怎寻避暑方。毕竟南窗宜小坐,移床。恰有天风送细凉。约客共杯觞。无月围灯意自长,坐过二更归未晚,思量。别后秋深更断肠。

白话文翻译:

我这病骨在烈日下受苦,起居之间如何才能找到避暑的地方呢?毕竟在南窗下小坐是最合适的,移个床来坐。正好有天风送来细微的凉意,约上朋友一起喝酒欢聚。虽然夜空没有月亮,围着灯光的意兴依然悠长。坐到深夜归家并不算晚,心中思虑万千。在分别后,秋天深了,愈发感到心中断肠的苦楚。

注释:

  • 病骨:指作者因病而虚弱的身体。
  • 骄阳:烈日,炎热的阳光。
  • 南窗:南方的窗户,通常阳光充足,适合居住。
  • 杯觞:酒杯,表示饮酒。
  • 二更:指晚上11点到1点,古代的时间划分。
  • 断肠:形容极度悲痛,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振岱,清代诗人,生于康熙年间,生活在民间,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及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七月的一个夜晚,正值盛夏,作者因病在家,感受到酷暑带来的苦恼。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借助一场小聚来缓解心中的孤寂。

诗歌鉴赏:

《南乡子 七月廿三夜小集》是一首透露着个人情感的词作,表现了作者在炎热的夏季中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诗的开头“病骨苦骄阳”直接点出作者因病而虚弱的状态,展现了他在炎夏中的苦痛。接下来,作者寻求避暑之地,展现了一种对生活环境的无奈与依赖。南窗下的小坐,仿佛是他内心的一处安宁之地,强调了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随着天风送来的细凉,作者邀请朋友共饮,似乎在渴望亲密关系的温暖。这一转变使得诗歌的情绪从孤独转为温馨,体现出人间的友情与温情。最后,尽管在无月的夜晚,心中却仍有无限思念,坐到深夜归家并不算晚,暗示着即使分别,也要珍惜相处的时光。

整首诗情感细腻,画面生动,既有对暑热的感受,也有对友情的追忆,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亲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病骨苦骄阳:开头即点出作者的病痛与夏日的炎热,形成鲜明的对比。
  2. 居起怎寻避暑方:探讨如何在此情况下找到避暑的地方,表达了无奈之情。
  3. 毕竟南窗宜小坐,移床:在南窗下小坐是最好的选择,体现了对生活小确幸的追求。
  4. 恰有天风送细凉:自然的凉风带来一丝慰藉,暗示着自然与人的和谐。
  5. 约客共杯觞:与友人相聚,共饮酒杯,体现了友情的珍贵。
  6. 无月围灯意自长:即使没有月光,围绕灯光的情意依然悠长,暗示对生活的热爱。
  7. 坐过二更归未晚:夜晚已深,归家并不算晚,反映出对时间的淡然。
  8. 思量:心中思绪万千,展示了复杂的内心情感。
  9. 别后秋深更断肠:分别后的思念如秋深般愈加浓重,展现出离别的苦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病骨苦骄阳”与“约客共杯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比喻:如“无月围灯意自长”,通过意象传达情感的延续。
  • 拟人:如“天风送细凉”,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一种在炎热中寻求凉意,在孤独中渴望友情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病骨:象征着身心的疲惫与脆弱。
  • 骄阳:象征着生活的困扰与煎熬。
  • 南窗:代表着生活的安宁与适宜。
  • 天风:象征着自然的慰藉与友善。
  • 杯觞:象征着友情与欢聚。
  • 秋深:象征着思念的加深与孤独的加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何振岱
    D. 白居易

  2. “病骨苦骄阳”中的“骄阳”是什么意思? A. 温柔的阳光
    B. 炎热的阳光
    C. 早晨的阳光
    D. 傍晚的阳光

  3. 诗中提到的“南窗”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避暑的最佳地点
    C. 思念的情感
    D. 朋友的聚会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 《秋夕》 -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南乡子》均展现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但《静夜思》更为直白,情感浓烈;《南乡子》则通过对夏日的描写和聚会的场景,隐含思念之情,情感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诗词鉴赏与解析》
  • 《古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