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杯乐 其三 林钟商调,阿里山纪游图卷,为俞生子才题》
时间: 2025-01-01 15:38: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倾杯乐 其三 林钟商调,阿里山纪游图卷,为俞生子才题
作者:吴湖帆 〔清代〕
浪涌南天,蜃迷东海,魂断沧溟道。
红裁绿剪,风鬟雾鬓,连野夷花蛮草。
故园聚景融融,离痕杳杳。
重冈暮合,横空夜扫。
落日金顶,千绪悲欢远眺。
荡满眼层云环抱。
顿回念成功归早。
锁半点新愁,三分余恨,怕问江山好。
年华已逐非少。
听拔剑起舞中宵,闻鸡也笑。
一卷恁看,情多情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故乡的思念。开头讲述南方的浪涛涌动,东海的蜃景让人迷惑,仿佛在沧海中失去了灵魂。接着描绘色彩斑斓的花草,暗示着美好的回忆。故乡的美景依旧令人陶醉,但离别的痕迹却是不可磨灭的。重峦叠嶂在黄昏时愈发显得苍茫,夜空中星辰闪烁,落日的余辉洒在山顶,带来无尽的悲欢离合。眼前的云彩如同被大自然环绕,回忆却让人感慨万千。此时,心中不免涌起些许新愁与旧恨,难以问询这片江山的安好。时光飞逝,岁月已不再年轻。听到拔剑起舞的豪情,听闻鸡鸣时也禁不住微笑。这幅画卷让人沉醉,却又感到情感的复杂。
注释
- 蜃:古代传说中一种海中生物,能变幻出幻影。
- 风鬟雾鬓:形容女子的发饰和妆容,似乎在描绘一幅美丽的画面。
- 重冈:指高山重叠,象征着险峻与辽阔。
- 金顶:指山顶的金色夕阳,暗示着希望与光明。
典故解析
- 魂断沧溟道:来源于古代神话,沧海和幽冥道象征着死亡和失落的灵魂。
- 红裁绿剪:可能暗指古代工艺或服饰,表现出华丽的景象,也可以理解为生活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吴湖帆,清代画家与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现个人的情感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旅行期间,作者在阿里山游览时受到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倾杯乐 其三》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诗中以“浪涌南天,蜃迷东海”开头,采用了生动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神秘与美丽的自然景观之中。接下来,作者通过“故园聚景融融,离痕杳杳”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与离别的痛苦。
作者在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修辞,使得整首诗情感真挚而深邃。尤其是在描绘落日和层云时,诗人以“落日金顶,千绪悲欢远眺”展现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的交织,令人感受到一种普遍的人生哲理: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内心的感受始终是最为真实的。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在最后收束,诗人以“年华已逐非少”感叹时光的流逝,体现了对青春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诗的最后一句“一卷恁看,情多情少”,则是对情感的总结,既有对美好回忆的珍惜,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接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浪涌南天,蜃迷东海,魂断沧溟道。”:描绘南方的波涛与海的神秘,表达对过往的追忆。
- “红裁绿剪,风鬟雾鬓,连野夷花蛮草。”:描绘自然的色彩,表现生命的美丽。
- “故园聚景融融,离痕杳杳。”:故乡的美景与离别的痛苦交织。
- “重冈暮合,横空夜扫。”:黄昏时的山景与夜空的交替,象征时间的变迁。
- “落日金顶,千绪悲欢远眺。”:夕阳下的景色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 “荡满眼层云环抱。”:层云环绕,象征着对自然的依恋。
- “顿回念成功归早。”:反思人生的成功与失败。
- “锁半点新愁,三分余恨,怕问江山好。”:表达内心的忧愁与对未来的渴望。
- “年华已逐非少。”:感叹时光流逝。
- “听拔剑起舞中宵,闻鸡也笑。”:描绘夜晚的豪情与生活的乐趣。
- “一卷恁看,情多情少。”:总结情感的复杂与变化。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魂断沧溟道”,形象地表达了失落感。
- 拟人:如“层云环抱”,使景物更具情感。
- 对仗:诗中运用对仗手法,使得语言更加优美。
-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浪:象征生命的波动与不可预知。
- 蜃:代表梦幻与遥不可及。
- 故园:象征归属感与亲情。
- 落日:象征生命的终结与希望的余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蜃迷东海”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迷茫与失落
- B. 欢乐与幸福
- C. 宁静与安详
-
“锁半点新愁,三分余恨”中的“新愁”指的是什么?
- A. 对未来的担忧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亲人的思念
-
诗的最后一句“一卷恁看,情多情少”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生活的复杂性
- B. 对情感的无所谓
- C. 对美好回忆的怀念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同题材: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自我情感的流露。
- 不同风格:杜甫的《春望》则更侧重于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悲伤,情感更加沉重。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吴湖帆诗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