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

时间: 2025-01-06 07:56:56

湘山晴色远微微,尽日江头独醉归。

不见两关传露布,尚闻三殿未垂衣。

边筹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

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感事 湘山晴色远微微,尽日江头独醉归。 不见两关传露布,尚闻三殿未垂衣。 边筹自古无中下,朝论于今有是非。 日暮平沙秋草乱,一双白鸟避人飞。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湘山的晴色在远处微微泛着光,我整日在江边独自醉归。不见边关传来捷报,还听说朝廷尚未安定。边疆的策略自古没有中庸之道,朝廷的议论如今有了对错之分。日暮时分,平坦的沙地和秋草显得杂乱,一双白鸟因人而避飞。

注释:

  • 湘山:指湖南的山区。
  • 晴色:晴朗的天色。
  • 微微:隐约可见的样子。
  • 尽日:整天。
  • 两关:指边关。
  • 露布:战报。
  • 三殿:指朝廷。
  • 垂衣:指朝廷安定。
  • 边筹:边疆的策略。
  • 朝论:朝廷的议论。
  • 平沙:平坦的沙地。
  • 秋草:秋天的草。
  • 白鸟:白色的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直抒胸臆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对时局动荡、朝廷不安的感慨之中。

创作背景: 此诗反映了作者对当时边疆战事和朝廷政治的忧虑。诗中通过湘山的晴色、江头的独醉、边关的寂静、朝廷的不安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境遇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湘山的晴色和江头的独醉为背景,通过对边关和朝廷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国家时局的深切忧虑。诗中“不见两关传露布,尚闻三殿未垂衣”一句,巧妙地将边疆的战事与朝廷的动荡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后两句通过对日暮时分的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忧郁氛围,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抒发忧国忧民情感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湘山晴色远微微”:描绘湘山在晴朗天气下的远景,给人以宁静而遥远的感觉。
  2. “尽日江头独醉归”:表达了作者整日在江边独自饮酒,醉后归家的情景,透露出孤独和无奈。
  3. “不见两关传露布”:指边关没有传来战报,暗示战事的不顺利或平静。
  4. “尚闻三殿未垂衣”:朝廷尚未安定,暗示政治上的动荡和不安。
  5. “边筹自古无中下”:边疆的策略自古以来就没有中庸之道,强调边疆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6. “朝论于今有是非”:朝廷的议论如今有了对错之分,反映了政治上的争议和分歧。
  7. “日暮平沙秋草乱”:日暮时分的自然景象,平坦的沙地和秋草显得杂乱,象征着时局的混乱。
  8. “一双白鸟避人飞”:一对白鸟因人而避飞,增添了诗中的孤寂和避世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湘山晴色远微微”中的“微微”比喻湘山的远景隐约可见。
  • 拟人:“一双白鸟避人飞”中的“避人飞”赋予白鸟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不见两关传露布,尚闻三殿未垂衣”中的对仗结构,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对比效果。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和个人境遇的无奈。通过对湘山的晴色、江头的独醉、边关的寂静、朝廷的不安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个人境遇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湘山晴色:象征着宁静和遥远,与诗中的忧虑形成对比。
  • 江头独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奈。
  • 两关传露布:象征边疆的战事和国家的安危。
  • 三殿未垂衣:象征朝廷的动荡和不安。
  • 平沙秋草乱:象征时局的混乱和不安。
  • 白鸟避人飞:象征避世和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湘山”指的是什么地方? A. 湖南的山区 B. 江西的山区 C. 湖北的山区 D. 广东的山区

  2. “不见两关传露布”中的“露布”指的是什么? A. 战报 B. 公告 C. 书信 D. 旗帜

  3. 诗中的“三殿”指的是什么? A. 朝廷 B. 宫殿 C. 寺庙 D. 学校

  4. “日暮平沙秋草乱”中的“平沙”指的是什么? A. 平坦的沙地 B. 平坦的草地 C. 平坦的田地 D. 平坦的道路

答案: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时局的忧虑。
  • 王昌龄的《出塞》:描绘边疆战事的诗作。

诗词对比:

  • 袁宏道的《感事》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时局的忧虑,但袁诗更多地体现了个人境遇的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诗别裁集》:收录了袁宏道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杜甫诗选》:可以对比阅读杜甫的忧国忧民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