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歌子
细细金丝柳,重重青黛山。
玉人楼上倚愁看,
移得浅颦深恨上眉间。
泪湿红绡薄,香凝碧绮寒。
多情别去未春残,
归趁海棠开后燕双还。
白话文翻译:
细细的金丝柳垂下,青黛色的山层层叠叠。
楼上的美人愁苦地倚靠着栏杆观看,
眉头轻轻皱起,深藏着心中的怨恨。
泪水湿透了薄薄的红绡,香气凝聚在碧色的寒绲上。
多情的人儿离去时,春天尚未结束,
盼望归来时,正逢海棠花开,燕子双双归来。
注释:
- 金丝柳:指柳树,因其柳条细长如丝而得名。
- 青黛山:青黛色的山,青色的山峦。
- 玉人:美貌的女子。
- 倚愁:倚靠着,带着愁苦的神情。
- 浅颦深恨:眉头轻轻皱起,心中却藏着深深的怨恨。
- 泪湿红绡:泪水弄湿了红色薄绡。
- 香凝碧绮寒:香气浓郁的碧色寒绲。
- 多情别去:情意绵绵的人离去。
- 未春残:春天未结束,仍在进行中。
- 海棠开后燕双还:海棠花开后,燕子成双归来,象征重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仇远,字允升,号云舫,南宋时期的词人,擅长词作,作品多表达愁苦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成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变迁、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下,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失落,兼具自然景色与人情的交融。
诗歌鉴赏:
《南歌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及情感的波动,诗中“细细金丝柳,重重青黛山”两句,生动地呈现出春日里的自然景观,柳树的细腻与青山的层叠形成对比,构筑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天画面。接下来的“玉人楼上倚愁看”则引入了人物,通过美人的愁苦,令整个画面充满了情感的张力。
诗人通过“泪湿红绡薄,香凝碧绮寒”进一步深化情感,泪水湿透红绡,暗示着美人内心的苦痛与思念,香气的凝聚则象征着久远的情感与回忆的沉淀。最后“归趁海棠开后燕双还”则寄托了对重聚的期盼,海棠花盛开象征着希望与新的开始,燕子归来则是爱情重温的美好愿景。
整首词情景交融,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情的深刻反思,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愁绪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形成了极为动人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细细金丝柳:描绘柳条的细长柔美,象征春天的生机。
- 重重青黛山:青山叠嶂,展现出春日的层次感。
- 玉人楼上倚愁看:美人愁苦的姿态,引人共鸣。
- 移得浅颦深恨上眉间:情感的矛盾,轻皱的眉头深埋怨恨。
- 泪湿红绡薄:泪水与红绡的交织,表现出深厚的情感。
- 香凝碧绮寒:香气的浓郁与寒意的交融,暗示情感的复杂。
- 多情别去未春残:离别时的多情与对春天的留恋。
- 归趁海棠开后燕双还:期待重聚,象征着爱情的循环与新生。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金丝柳”与“青黛山”描绘春天的美景。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围绕着对爱情的思念与期盼展开,表达了在自然美景中对逝去情感的怀念与对未来相聚的希望,传递出一种淡淡的愁绪与深情。
意象分析:
- 金丝柳:象征柔美与春天的生机。
- 青黛山:代表坚韧与永恒,体现自然的壮丽。
- 玉人:象征美好与脆弱的爱情。
- 泪水:表现内心的痛苦与思念。
- 海棠:象征爱情的美好与希望的重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细细金丝柳”指的是哪种植物?
- A. 柳树
- B. 桃树
- C. 竹子
- D. 梅树
-
“玉人”在诗中代表什么?
- A. 美貌的女子
- B. 英俊的男子
- C. 一位仙女
- D. 一位王子
-
诗中提到的“海棠”象征着什么?
- A. 春天的结束
- B. 爱情的重聚
- C. 离别的痛苦
- D. 生命的短暂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思念。
- 温庭筠《更漏子》: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情感的交织。
诗词对比: 对比仇远的《南歌子》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传达情感,但仇远更侧重于愁苦与期盼,而李清照则多了几分婉约与细腻,展现出女性对爱情的细腻感受。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