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九日南楼和范总干韵)》
时间: 2025-01-04 08:14: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槛外长江浪拍空。萧萧红蓼白苹风。
三秋告稔三农庆,九日追欢九客同。
烟渚北,月岩东。莫嫌光景太匆匆。
登龙戏马英雄事,都在南数一啸中。
白话文翻译:
长江的波浪拍击着空旷,萧瑟的红蓼在白色的苹风中摇曳。
三秋的丰收让农民欢庆,九月九日的节日使得朋友们欢聚一堂。
北边的烟渚,东边的月岩,别嫌光阴过得太匆忙。
英雄的事迹与豪情,尽在南楼一声啸叫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槛外:指窗外或栏杆之外。
- 长江:指中国的长江,象征着壮阔的河流。
- 萧萧:形容风声或草木的声音,表示凄凉。
- 红蓼:一种植物,常生于水边,象征自然景色。
- 白苹:白色的水草,生长在水边,衬托景色。
- 三秋:指农作物成熟的季节。
- 九日:指重阳节,即农历九月九日。
- 烟渚:水中小岛,常用于描写水边景色。
- 月岩:指水边的岩石,常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 登龙戏马:形容英雄豪杰的气概和壮丽的事业。
典故解析:
- 重阳节:源于古代的习俗,象征着登高望远、祈福延寿。
- 英雄事迹:常指历史上的豪杰人物,他们的事迹被后人传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廷忠,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为抒怀和咏志,风格清新流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重阳节,表达了诗人对农民丰收的庆贺和与友人共聚的愉悦心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和谐与美好。
诗歌鉴赏:
《鹧鸪天(九日南楼和范总干韵)》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豪放之作,展现了李廷忠的豪情和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以长江的波涛作为背景,给人一种波澜壮阔的感觉,既渲染了环境的壮丽,又为后面的情感铺垫了基调。“萧萧红蓼白苹风”则通过描绘水边的植物,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景物的层次感,也使得读者在心中产生对自然的共鸣。
接下来的内容则转向人文情怀,提到“三秋告稔三农庆”,突出了丰收的喜悦,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与友人在重阳节欢聚的情景,传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也体现了古人重视节日、重视团聚的传统美德。
最后两句“莫嫌光景太匆匆,登龙戏马英雄事”,则是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提醒人们珍惜光阴,追求理想与成就。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李廷忠的深厚文学功底。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槛外长江浪拍空:描绘长江浩荡的景象,给人一种壮阔的感觉。
- 萧萧红蓼白苹风: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意境,红蓼与白苹的对比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 三秋告稔三农庆:强调丰收的喜悦,体现了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
- 九日追欢九客同:重阳节的欢聚,体现了人际间的情感联系。
- 烟渚北,月岩东: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增强了诗的画面感。
- 莫嫌光景太匆匆:告诫人们珍惜时间,感悟生命的短暂。
- 登龙戏马英雄事:表达了对英雄事迹的敬仰,以及对理想奋斗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内心情感。
- 对仗:如“烟渚北,月岩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情感的层层递进,使得情绪愈加饱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丰收的赞美、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时光的感慨,借景抒情,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江:象征着广阔与无尽的生命力。
- 红蓼与白苹:代表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 九日:象征着团聚与庆贺的节日。
- 烟渚与月岩:展现了幽静的自然环境,传递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
“长江浪拍空”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寂寞
B. 壮阔
C. 悲伤 -
诗中提到的“九客”象征什么?
A. 农民
B. 朋友
C. 英雄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对比:
对比李廷忠的《鹧鸪天》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两者均表现了对重阳节的思考,但李廷忠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热爱,而王维则更多表现了对兄弟情谊的怀念。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都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却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李廷忠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