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

时间: 2025-01-01 14:15:15

桃红柳绿簇春华,燕语莺啼尽日嘉。

谁信声声沂水咏,又知处处杏支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桃红柳绿簇春华,燕语莺啼尽日嘉。
谁信声声沂水咏,又知处处杏支家。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桃花红艳,柳树翠绿,竞相开放;
黄莺啼叫,燕子呢喃,整日都让人感到欢快。
谁会相信那无数的歌声是沂水的吟唱?
又有谁知道杏树在每个角落都在生长?

注释:

  • 桃红柳绿:形容春天的桃花盛开,柳树发芽。
  • 簇春华:簇拥着春天的花朵。
  • 燕语莺啼:燕子的叫声与黄莺的鸣唱。
  • 尽日嘉:整日都充满了美好的气氛。
  • 声声沂水:指沂水的水流声如同歌唱。
  • 杏支家:杏树在每个地方都能找到。

典故解析:

“燕语莺啼”常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燕子和黄莺在古代文学中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机勃勃的气氛。沂水则是中国的一条河流,流经山东,历史悠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彦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春天的某个时节创作,诗人在欣赏大自然景色时,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借此表达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偶成》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开篇以“桃红柳绿”描绘出春天的生机勃勃,色彩鲜艳的景象,给人一种温暖和喜悦的感受。接着,诗人通过“燕语莺啼”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气氛,鸟语花香,恰似人间乐土。

然而,诗中蕴含的情感并不仅限于对春天的赞美,最后两句的“谁信声声沂水咏,又知处处杏支家”则引发了对更深层次的思考。声声水音如同歌唱,似乎在问读者,真正的美好是否被人们所认同与理解?在这个春天的美景中,杏树的茁壮生长象征着希望与生机,却又隐含着一种无声的孤独和无奈。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既有春日的欢愉,又有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桃红柳绿簇春华:春天桃花盛开,柳树发芽,构成美丽的春景。
    • 燕语莺啼尽日嘉:燕子与黄莺的歌唱让整天都充满欢乐的气氛。
    • 谁信声声沂水咏:提问读者是否相信这些悦耳的声音是沂水的吟唱。
    • 又知处处杏支家:又有谁知道杏树在每处地方都在生长,暗示春天的普遍美好。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声音相联系,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桃红柳绿”与“燕语莺啼”,对称工整,音韵和谐。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景象和生动的鸟语,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情,同时引发了对人们对美好事物认知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桃花:象征春天、生命的美好。
  • 柳树:代表柔美与生长的力量。
  • 燕子与黄莺:春天的使者,象征着生机与欢乐。
  • 沂水:代表自然的声音,如同歌唱,流淌着生生不息的生命。
  • 杏树:象征着希望与繁荣的未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春天的花朵主要是哪两种?

    • A. 桃花与梅花
    • B. 桃花与杏花
    • C. 桃花与柳树
    • D. 桃花与菊花
  2. “燕语莺啼”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诗人的孤独
    • B. 春天的欢快气氛
    • C. 对生活的感慨
    • D. 自然的无情
  3. 诗中提到的“沂水”代表什么?

    • A. 诗人的故乡
    • B. 自然的声音
    • C. 生命的源泉
    • D. 春天的到来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多表达了思乡之情。
  • 杜甫《春望》:也以春天为主题,但更多表现了对国家和民生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