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使护客晚发京口》
时间: 2025-01-01 15:04: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拖船鸟惊兽骇奔,追夫雷动云作屯。前日生辰使者去,贺正又出丹阳门。欲上未上军人马,似响不响县官喏。穷冬闸闭水不行,深夜火明山欲赭。尚书太尉传语来,夫船未足官须内。敌使三节能几耳,客载万舸何为哉。甘心事仇谁作俑,耻不自羞犹怂恿。古来秦祸不须胡,蒙恬斥外斯高宠。
白话文翻译:
拖船上鸟儿惊飞,野兽因而惊骇奔逃;追赶的夫子如雷声震动,云层像是聚集的军队。前几日生辰,送信的使者已离去,贺正又从丹阳门出发。想要上船却未能成功,似乎听见县官的召唤,却又无声无息。严冬水闸关闭,船只无法通行,深夜火光明亮,山色似乎要变得红润。尚书和太尉传来消息,船只不充足,官员必须在船内。敌人的使者三节帆船能有什么用?载着万艘船只的客人又能做些什么?心甘情愿事仇,谁来做这个牺牲品?羞耻之心不自觉,反而在怂恿。自古以来,秦国的祸乱不需要外族来插手,蒙恬斥责外侮,这是高官的宠遇。
注释:
- 拖船:拖动的船只。
- 使者:负责传递信息或信件的人。
- 丹阳门:古代南京城的主要出入口之一,象征着重要的出发地点。
- 尚书太尉:古代官职,负责行政和军事,传达重要指令。
- 三节:指的是三节帆船,通常较小,象征敌人的力量弱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彦约是宋代著名的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和描写社会现实为主,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特定历史背景之下,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政治局势的关注和思考,尤其是对外敌入侵的警惕和对内政的反思。
诗歌鉴赏:
《陪使护客晚发京口》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现实关怀的古诗。诗中通过描绘拖船、鸟惊兽骇等图景,营造出一种紧迫感和不安定的氛围。这种氛围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动荡,也暗示了社会政局的动荡。诗人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了对使者出行的关注,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敌使的嘲讽以及对自我羞耻的反思,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质疑那些甘愿为仇敌服务的人的动机,强调了忠诚与耻辱的对立。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思考,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深刻的历史警示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拖船鸟惊兽骇奔:描写拖船在水上行驶,鸟惊起,兽奔逃,表现出一种不安的景象。
- 追夫雷动云作屯:追赶的声音如雷,云层仿佛聚集成军队,暗示复杂的局势。
- 前日生辰使者去:提到使者的出行,表明重要的事情正在进行。
- 贺正又出丹阳门:再次强调出发的重要性。
- 欲上未上军人马:表达了想要上船却未能成功的无奈。
- 似响不响县官喏:暗示官员的召唤虽在,但似乎并不真实。
- 穷冬闸闭水不行:严冬水闸关闭,暗喻阻碍和困境。
- 深夜火明山欲赭:夜晚火光明亮,山色若红,传达了紧迫感。
- 尚书太尉传语来:表明有重要消息传来。
- 夫船未足官须内:船只不足,官员需在船内等待。
- 敌使三节能几耳:质疑敌人的力量。
- 客载万舸何为哉:表达对内外势力的无奈。
- 甘心事仇谁作俑:质疑为敌人服务的人。
- 耻不自羞犹怂恿:对那些不知羞耻的人的指责。
- 古来秦祸不须胡:历史的教训不应被忽视。
- 蒙恬斥外斯高宠:暗指高官不应宠信外族势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雷动云作屯”形象地描绘了紧迫的局势。
- 拟人:鸟惊、兽骇,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诗的动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多有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国家危机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历史教训的深刻理解和对当下局势的警惕,强调了忠诚与勇气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拖船:象征着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 鸟兽:代表着民众和社会的动荡。
- 雷声与云:暗示着战乱和不安的气氛。
- 水与火:水象征阻碍,火象征希望与紧迫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丹阳门”,它象征什么? A. 出发地点
B. 战争地点
C. 贸易市场
D. 文化中心 -
“甘心事仇谁作俑”中的“作俑”意指什么? A. 制作木俑
B. 成为牺牲品
C. 造谣生事
D. 参与战争 -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的警惕? A. 自然灾害
B. 外敌入侵
C. 内部纷争
D. 经济危机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忧虑。
- 李白的《将进酒》:表现了对理想和现实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曹彦约 vs 杜甫:都关注国家和社会局势的诗人,但风格上,曹更具细腻和现实关怀,杜则更抒情和豪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提供丰富的宋代诗人作品及其背景资料。
- 《古诗鉴赏辞典》:对古诗词的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