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景辅登楼约集少陵句》

时间: 2025-01-01 14:27:02

徐步移斑杖,登临意惘然。

云霄遗暑湿,楼阁倚山巅。

薄劣惭真隐,虚空不离禅。

我生无倚著,自有一山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徐步移斑杖,登临意惘然。云霄遗暑湿,楼阁倚山巅。薄劣惭真隐,虚空不离禅。我生无倚著,自有一山川。

白话文翻译:

我缓步移动着拐杖,登上高楼心中却感到迷惘。云霄间依然残留着暑气,楼阁依傍着山巅而立。面对薄弱的表现心中感到羞愧,虚空中却与禅意相伴。我这一生没有任何依靠,自有一片山川。

注释:

  • 斑杖:斑纹的拐杖,象征着年老或行走不便的人。
  • 惘然:迷惘、失落的状态。
  • 云霄:高空,指天空。
  • 遗暑:残留的暑气。
  • 薄劣:指表现不佳或不够好。
  • 真隐:真实的隐居或隐秘。
  • 虚空:空无、无形,常与禅意相联系。
  • 倚著:依靠、依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彦约是宋代的诗人,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时期,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曹彦约的风格简练而富有哲理,常常以淡泊的态度面对人生的起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登楼之际,诗人通过登高望远,感受到身心的迷惘与自然的和谐,表现出对人生的思索与对禅的向往。

诗歌鉴赏:

《同景辅登楼约集少陵句》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登高的行为引发对自身境遇的思考。开篇的“徐步移斑杖”透露出一种缓慢和沉重的步伐,象征着老年或身心的疲惫。接下来的“意惘然”,则直接表露出诗人此时内心的空虚与迷茫,似乎在与自然的接触中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在描绘自然景色时,诗人运用了“云霄遗暑湿”和“楼阁倚山巅”两句,构建出一幅高远而又湿润的山水画面,既有视觉的美感,又带有季节的气息。这种自然的描写不仅是对环境的直观感受,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映射——在炎热的天气中,诗人却感到一丝清凉的禅意。

最后的几句则更为深入地探讨了个体的存在与自我认知,“我生无倚著,自有一山川”表达出一种超然的态度,诗人虽然在生活中没有依靠,却自有其心灵的归属与安宁。这种哲学思考引导读者反思自己的生活,激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徐步移斑杖:诗人缓慢地走着,手中拄着拐杖,暗示年老或步履维艰。
  2. 登临意惘然:登上高处却感到迷惘,心中无所依托。
  3. 云霄遗暑湿:高空中依旧弥漫着暑气,表明天气的炎热。
  4. 楼阁倚山巅:高楼依靠在山顶,形成一种高远的意象。
  5. 薄劣惭真隐:面对自己的薄弱表现,感到羞愧,隐喻对真实自我的反思。
  6. 虚空不离禅:在空无中却不离禅的境界,体现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7. 我生无倚著:自觉无依无靠,强调独立的生命观。
  8. 自有一山川:即使没有依靠,心中自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山川,反映出内心的安定与自信。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云霄遗暑湿,楼阁倚山巅”,形成视觉的对比与平衡。
  • 比喻:将人生的迷惘比作登高的无助,借助自然景象映射内心情感。
  • 排比:通过相似的结构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强调了在迷惘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独立。诗人以自然的景象为背景,反映出对生命哲学的深刻理解,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斑杖:象征老年与无助。
  • 云霄:代表高远与空灵的追求。
  • 楼阁:象征高处的观察与思考。
  • 山川:象征自然与生命的广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使用的“斑杖”象征什么? A. 年老 B. 青春 C. 努力 D. 迷茫

  2. 诗中提到的“薄劣”主要是指什么? A. 自然景色 B. 个人能力 C. 社会环境 D. 诗歌风格

  3. 诗的最后一句“自有一山川”说明了什么? A. 对自然的依赖 B. 内心的安宁 C. 对他人的依靠 D. 对未来的迷惘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曹彦约与王维的作品都强调自然与人的关系,但王维的诗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而曹彦约则更关注内心的哲理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