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

时间: 2025-01-10 01:39:15

衡岳早来雨,湘江增绿波。

小舟浮似屋,香草结为蓑。

水定见鱼影,夜清闻櫂歌。

悠悠百年梦,醒少醉时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渔父
作者: 赵汝回 〔宋代〕

衡岳早来雨,
湘江增绿波。
小舟浮似屋,
香草结为蓑。
水定见鱼影,
夜清闻櫂歌。
悠悠百年梦,
醒少醉时多。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衡山早晨下雨,
湘江的水涨得更绿。
小舟浮在水面上,宛如一间小屋,
香草编织成了渔夫的蓑衣。
水面平静时可以看到鱼的影子,
夜晚清明时能听到划桨的歌声。
悠悠的百年梦,
醒来时少有清醒,多是醉意。

注释:

字词注释:

  1. 衡岳:即衡山,位于湖南省,是中国的五岳之一。
  2. 湘江:流经湖南的一条重要河流。
  3. 小舟:指小船。
  4. 香草:指芳香的草类,这里形容自然环境的美好。
  5. :蓑衣,古代渔夫用草编织的防雨衣物。
  6. 櫂歌:指划船时发出的歌声。
  7. 悠悠:形容长久、绵延。
  8. 百年梦:比喻人生的长梦,常指人生的追求或理想。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悠悠百年梦”可理解为对人生的哲思,反映出诗人对世事的感慨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汝回,宋代诗人,字子华,号静斋。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那时文人雅士多游山玩水,渔父的生活方式与当时士人的隐逸生活有一定的关联,体现了对自然宁静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渔父》是一首描绘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诗作。诗人在描写湘江的清丽景致时,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开篇的“衡岳早来雨”便勾勒出一幅雨后的山水画,雨水滋润了湘江,增添了生机,显示出自然的变幻与美丽。“小舟浮似屋”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渔夫生活的安逸,仿佛小舟就是他的家。这里的“香草结为蓑”,不仅展示了渔夫的生活智慧,还暗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接下来的“水定见鱼影”,则描绘了水面宁静时的自然景象,表现出诗人对渔夫生活的向往。“夜清闻櫂歌”让人感受到夜晚的宁静与渔夫的乐趣,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构建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令人向往。

最后两句“悠悠百年梦,醒少醉时多”则引向了人生哲学的思考。诗人感叹人生如梦,清醒时少,醉意却多,反映出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深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哲思,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生的感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衡岳早来雨:雨水早早降落在衡山,意味着自然环境的变化。
  2. 湘江增绿波:雨水使湘江的水更显绿意,描绘出江水清澈生动的景象。
  3. 小舟浮似屋:小舟漂浮在水面,看起来像是一间小屋,体现出渔夫的生活状态。
  4. 香草结为蓑:渔夫用香草编织的蓑衣,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5. 水定见鱼影:水面平静时,能清晰地看到鱼的身影,表达了渔夫的捕鱼乐趣。
  6. 夜清闻櫂歌:夜晚清澈时,能听到划桨的歌声,展现了渔夫的生活情趣。
  7. 悠悠百年梦:人生如梦,悠长而绵延。
  8. 醒少醉时多:清醒的时刻少,迷醉的时光却多,感叹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小舟浮似屋”将小舟比作屋子,形象生动。
  • 对仗:如“水定见鱼影,夜清闻櫂歌”,形成对称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景物和渔夫的生活,传达出一种和谐的生活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描绘渔父的生活与自然的和谐,表达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衡岳:象征着高洁与自然之美。
  2. 湘江:代表着生机与活力。
  3. 小舟:象征渔夫的隐逸生活与自由。
  4. 香草:寓意自然的恩赐与人类的智慧。
  5. 鱼影:象征自然的富饶与生活的乐趣。
  6. 櫂歌:代表渔夫生活的乐趣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衡岳”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安徽 B. 湖南 C. 四川
  2. “小舟浮似屋”的意思是什么?
    A. 小舟像一间小屋 B. 小舟在水里沉没 C. 小舟很大
  3. 诗中所描绘的生活状态是?
    A. 忙碌的城市生活 B. 安逸的渔夫生活 C. 辛苦的农田生活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翁》(王维)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 《渔翁》与《渔父》均描绘渔夫的生活,但《渔翁》更侧重于生活的悠闲与哲理,而《渔父》则展现了自然的美与人生的感悟。
  • 《早发白帝城》则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沉思与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