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玲珑岩 诡形迥与万山殊,空洞由来一物无。 直恐虚心自天意,人间穿凿枉工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形状奇特、与众不同的山岩,其内部空洞,原本无一物。诗人认为,这种空洞可能是天意使然,而人们在其中穿凿雕琢,却是徒劳无功。
注释:
诡形:奇特的形状。 迥:远,差异大。 空洞:内部空无一物。 直恐:恐怕,可能。 虚心:空心,这里指空洞。 天意:天命,自然之意。 穿凿:刻意雕琢,加工。 枉工夫:白费力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舒亶(1041-1103),字公度,宋代文学家、政治家。他以直言敢谏著称,曾任御史中丞等职。舒亶的诗文多表现其政治抱负和人生感慨,风格质朴,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舒亶游历山水时所作,通过对玲珑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对人为雕琢的质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座形状奇特的山岩,通过“诡形迥与万山殊”一句,展现了山岩与众不同的外观。而“空洞由来一物无”则进一步揭示了山岩内部的空洞状态,这种空无一物的状态,诗人认为是天意的体现。最后两句“直恐虚心自天意,人间穿凿枉工夫”,诗人表达了对人为雕琢的怀疑,认为人们在自然之美面前,过多的加工和雕琢是徒劳的,应该尊重自然,顺应天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为干预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第一句“诡形迥与万山殊”,通过“诡形”和“迥”字,描绘了山岩形状的奇特和与众不同。 第二句“空洞由来一物无”,用“空洞”和“一物无”来强调山岩内部的空无一物。 第三句“直恐虚心自天意”,“直恐”表达了诗人的猜测,认为山岩的空洞状态可能是天意的体现。 第四句“人间穿凿枉工夫”,“穿凿”和“枉工夫”批评了人为雕琢的徒劳无功。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诡形”、“空洞”等具象的描绘手法,以及“直恐”、“枉工夫”等表达猜测和批评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尊重自然,反对人为的过度雕琢,认为自然之美是天意的体现,人为的干预往往是徒劳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诡形:奇特的形状,象征自然的独特之美。 空洞:内部空无一物,象征自然之美的纯粹和无雕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诡形迥与万山殊”描绘了什么? A. 山岩的普通形状 B. 山岩的奇特形状 C. 山岩的空洞状态 答案:B
-
诗人认为山岩的空洞状态可能是? A. 人为雕琢的结果 B. 天意的体现 C. 自然风化的结果 答案:B
-
诗中“人间穿凿枉工夫”表达了什么观点? A. 人为雕琢是必要的 B. 人为雕琢是徒劳的 C. 人为雕琢是美丽的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王维《鸟鸣涧》:通过描绘山涧的静谧,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诗词对比: 李白《望庐山瀑布》:通过描绘瀑布的壮观,表达了对自然之力的赞美,与舒亶的诗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宋诗选注》:收录了舒亶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山水诗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山水诗的意象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