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困倚沧波绿却摇,冷烟疏雨共萧条。谁将轻薄娇春态,强拂人头向市桥。
白话文翻译:
我困倦地倚靠在波光粼粼的湖边,柳枝轻轻摇曳,仿佛也在叹息。冷冷的烟雾和稀疏的雨丝共同营造出一片萧条的景象。是谁将那轻浮娇媚的春日姿态,强行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让人不得不在市桥上驻足观看。
注释:
- 困倚:困倦地倚靠。
- 沧波:指波光粼粼的水面。
- 绿却摇:柳枝绿色摇曳。
- 冷烟疏雨:形容天气阴冷,烟雾和雨丝稀疏。
- 萧条:形容景象冷清、寂寞。
- 轻薄娇春态:形容春天轻浮、娇媚的姿态。
- 强拂人头:强行吸引人们的注意。
- 市桥:市集上的桥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舒亶(1041-1103),字公度,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和刘珵西湖十洲 柳汀》是他在游览西湖时所作,通过对柳树和春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舒亶在游览西湖时,受到西湖美景的启发而作。诗中通过对柳树和春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柳树为主题,通过对柳树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景和诗人的情感。首句“困倚沧波绿却摇”,诗人以困倦的姿态倚靠在湖边,观察着柳枝的摇曳,形象生动。次句“冷烟疏雨共萧条”,通过冷烟和疏雨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萧条的氛围,与春天的生机形成对比。后两句“谁将轻薄娇春态,强拂人头向市桥”,诗人以讽刺的口吻,批评那些强行展现春日娇媚姿态的行为,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 首句“困倚沧波绿却摇”,通过“困倚”和“绿却摇”两个动作,描绘了诗人的姿态和柳枝的动态,形象生动。
- 次句“冷烟疏雨共萧条”,通过“冷烟”和“疏雨”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萧条的氛围,与春天的生机形成对比。
- 后两句“谁将轻薄娇春态,强拂人头向市桥”,诗人以讽刺的口吻,批评那些强行展现春日娇媚姿态的行为,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拟人:如“绿却摇”,将柳枝拟人化,赋予其动态和情感。
- 对比:如“冷烟疏雨共萧条”与春天的生机形成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 讽刺:如“谁将轻薄娇春态,强拂人头向市桥”,通过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柳树和春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柳枝的动态和春景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美景,同时通过对世态炎凉的讽刺,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沧波:波光粼粼的水面,象征着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 冷烟疏雨:阴冷的天气,象征着萧条和寂寞。
- 轻薄娇春态:春天的轻浮、娇媚姿态,象征着世态炎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困倚沧波绿却摇”中的“绿却摇”指的是什么? A. 柳枝绿色摇曳 B. 湖水绿色摇动 C. 草地绿色摇摆 D. 山峦绿色摇晃
-
诗中“冷烟疏雨共萧条”中的“萧条”指的是什么? A. 繁荣 B. 冷清 C. 热闹 D. 温暖
-
诗中“谁将轻薄娇春态,强拂人头向市桥”中的“轻薄娇春态”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轻浮、娇媚姿态 B. 春天的沉重、严肃姿态 C. 春天的清新、自然姿态 D. 春天的热烈、奔放姿态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 杨万里《小池》:通过对小池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词对比: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与舒亶《和刘珵西湖十洲 柳汀》:两首诗都以西湖为背景,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而舒亶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收录了舒亶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西湖志》:详细介绍了西湖的历史和文化,有助于理解舒亶诗中的西湖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