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晚游孤山寻林和靖先生墓》
时间: 2025-01-06 08:00: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抱琴寻断碣。正斜日初沉,乱烟凝碧。苍苔旧行迹。想沙鸥高致,似曾相识。问情暗觅。指秋坟樵苏能说。叹寒梅零落东风,閒却一溪明月。悽恻。西泠春晚,天竺云深,空怀孤洁。荷农未葺,天涯愁倚岩石。念幽人去后,峰南峰北,多少啼猿唤客。黯伤心欲荐江蓠,夜凉露白。
白话文翻译:
我抱着琴寻找那断裂的石碑。正值斜阳初沉,烟雾缭绕,碧水凝重。苍苔上留下了我曾经的足迹。想起沙鸥在高空翱翔的姿态,似乎曾经见过。问君情思暗自寻觅。指着秋天的坟墓,樵夫苏能够告诉我些什么。叹息寒梅在东风中零落,闲适地映照着一溪明月,令人感到凄凉。西湖春末,天竺山的云烟深邃,心中空怀孤洁的情感。荷田尚未修整,天涯孤独倚靠着岩石。怀念那位幽人离开后,峰南峰北,有多少猿啼在呼唤旅客。黯然伤心,想要献上江蓠,夜凉露水凝白。
注释:
- 抱琴:指抱着琴,象征着悠然自得的心境。
- 断碣:指破碎的石碑,可能是指墓碑或古迹。
- 乱烟凝碧:形容水面烟云缭绕,色彩斑斓。
- 沙鸥:指沙洲上的海鸥,象征自由与高远。
- 秋坟:指秋天的坟墓,暗指追忆故人。
- 寒梅:梅花在寒风中凋零,象征坚贞与孤独。
- 江蓠:一种水草,常用作伤感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过春山,清代诗人,性情洒脱,喜好山水,作诗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情感细腻,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思索与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晚游孤山,寻访林和靖(林逋)的墓,表达了对前人的怀念及对孤独的感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孤独与生命的思考。开头“抱琴寻断碣”即以琴意象引入,传达出一种宁静的寻觅和内心的孤寂。接着“正斜日初沉,乱烟凝碧”,描绘出夕阳西下的美景,烘托出一种萧瑟的气氛,使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诗中“想沙鸥高致,似曾相识”一语,透出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惆怅,沙鸥的高飞似乎在唤醒诗人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随后“问情暗觅,指秋坟樵苏能说”,转而引入对故人的思念,表达了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仿佛在寻找那已逝去的声音。
诗尾部分,诗人描绘了西泠春晚、天竺云深的景象,进一步加深了孤独的氛围。特别是“多少啼猿唤客”一句,令人感受到孤独的呼唤与生命的脆弱。整首诗在细腻的自然描写中,融入了深刻的人生哲思,展现了诗人对孤独与自然的深切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抱琴寻断碣:抱着琴,寻找那破碎的石碑,表现了诗人对古人遗址的向往。
- 正斜日初沉,乱烟凝碧:描述夕阳刚刚沉下,烟雾笼罩,景色朦胧而美丽。
- 苍苔旧行迹:苍苔上留下了他曾经走过的痕迹,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对往日的怀念。
- 想沙鸥高致,似曾相识:想念在空中飞翔的海鸥,似乎对过去的某种回忆。
- 问情暗觅:暗自寻觅情感的归属。
- 指秋坟樵苏能说:指向秋天的坟墓,希望樵夫能对故人有所言说。
- 叹寒梅零落东风:叹息在东风中凋零的寒梅,寓意孤独与无奈。
- 閒却一溪明月:对比中显得月色清澈,却是孤独的映照。
- 悽恻:表达悲伤与怅惘的情感。
- 西泠春晚,天竺云深:描绘西湖的春末情景,天竺山的云雾缭绕,加深孤独感。
- 空怀孤洁:内心空虚地怀念一种孤独的洁净感。
- 荷农未葺,天涯愁倚岩石:描绘荷田尚未修整,诗人孤独倚靠岩石,感到无尽的愁苦。
- 念幽人去后:怀念这位隐士离开后的孤独。
- 峰南峰北,多少啼猿唤客:描绘山中猿啼,似乎在呼唤过客。
- 黯伤心欲荐江蓠:心中伤感,想要献上江蓠,象征对故人的思念。
- 夜凉露白:夜晚凉爽,露水凝结,凸显孤独的环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沙鸥高致”暗喻追求自由。
- 拟人:猿啼似乎在呼唤旅客,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峰南峰北”对称呼应,增强诗意。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人林和靖的追忆与对孤独的深刻思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琴:象征文人气质,表明诗人的内心情感。
- 苍苔:代表时间的流逝和对过去的怀念。
- 沙鸥:象征自由与高远的理想。
- 寒梅:象征孤独坚贞的精神。
- 明月:象征清冷孤独的情感。
- 猿啼:代表孤独的呼唤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断碣”指的是什么? A. 报纸
B. 破碎的石碑
C. 古典书籍 -
诗中的“沙鸥”象征什么? A. 自由与高远
B. 忧伤与孤独
C. 过去的回忆 -
诗人在寻找什么? A. 财富
B. 友谊
C. 故人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本诗均表现孤独的情感,但《静夜思》更多的是对故乡的思念,而《瑞鹤仙》则侧重于对故人的追忆与自然的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