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

时间: 2025-01-17 09:24:30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黄昏时分归途中所遇到的情景。山寺的钟声响起,白天的喧嚣已然消退,渔船在渡口争相渡过,岸边的人们朝着江边的村庄走去,而我也乘舟返回鹿门山。月光洒在鹿门的烟雾缭绕的树木上,忽然,我来到了庞公曾经隐居的地方。岩石的门扉和松树的小径显得格外寂静,只有幽静的人们在这里来来往往。

注释

  • 山寺:指山中的寺庙,常常是隐居修行之地。
  • 钟鸣:寺庙的钟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宁静的氛围。
  • 渔梁:指渡口,渔船经过的地方。
  • 江村:江边的村庄,表现出人们的生活场景。
  • 庞公:庞涓,历史上有隐居的传说,象征着隐逸的生活。
  • 幽人:隐士或隐居的人,表现出一种超脱和宁静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溪,唐代著名诗人,与王维齐名,属于“山水田园诗”派。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孟浩然晚年,表达了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境,体现了他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夜归鹿门山歌》是一首富有情趣和哲理的诗。孟浩然通过描绘黄昏时分归途的景象,展现了他对山水和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山寺钟鸣昼已昏”,以钟声引入,既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又暗示时间的流逝。接着“渔梁渡头争渡喧”,描绘出渡口的热闹景象,形成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比。

诗中“人随沙岸向江村”描述了归家的情景,表现出一种生活的气息。而“余亦乘舟归鹿门”则将诗人自身融入到这幅画面中,体现了他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描写“鹿门月照开烟树”,则将自然的美景与个人的情感相结合,展现了月光下的宁静与美好。

最后,诗人提到“惟有幽人自来去”,彰显了隐士的孤独与自由,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整体上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完美地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和谐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寺钟鸣昼已昏:山中的寺庙钟声响起,天色已渐暗。
  2. 渔梁渡头争渡喧:渔船在渡口争相渡过,声响喧闹。
  3. 人随沙岸向江村:行人沿着沙滩向江边的村庄走去。
  4. 余亦乘舟归鹿门:我也乘舟回到鹿门山。
  5. 鹿门月照开烟树:月光照耀在烟雾缭绕的树木上。
  6. 忽到庞公栖隐处:不知不觉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
  7. 岩扉松径长寂寥:岩石的门扉和松树的小径显得格外寂静。
  8. 惟有幽人自来去:只有隐士在这里来来往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 意象:山寺、月光、渔梁等,营造出清幽的自然氛围。
  • 拟人:如“月照开烟树”,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寺:象征着宁静、隐逸的生活。
  • 钟鸣:代表时间的流逝与宁静。
  • 渔梁:生活的气息,人与自然的互动。
  • 月光:象征着美好与宁静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寺钟鸣”表达了什么意境?

    • A. 喧闹的生活
    • B. 宁静的氛围
    • C. 旅行的疲惫
  2. “余亦乘舟归鹿门”中的“余”指代谁?

    • A. 庞公
    • B. 诗人
    • C. 渔夫
  3. 诗中提到的“庞公”是指谁?

    • A. 一位渔夫
    • B. 隐士
    • C. 文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描绘了山水和归隐的情怀,但更强调友情与送别的情感。
  • 李白《夜泊牛津》:在夜晚的景色中,表达豪放的情感,风格与孟浩然的清幽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