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章处士见寄》
时间: 2025-01-04 12:04: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酬章处士见寄
作者: 罗隐 〔唐代〕
中原甲马未曾安,
今日逢君事万端。
乱后几回乡梦隔,
别来何处路行难。
霜鳞共落三门浪,
雪鬓同归七里滩。
何必新诗更相戏,
小楼吟罢暮天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中原的战乱尚未平息,今天见到你,事情却繁多无比。在动乱之后,几次梦回故乡却总是隔着距离,分别后又不知该往何处走。霜雪满头的我们共同在三门江边经历波浪,白发苍苍的我们又一起回到七里滩。何必再用新诗来互相逗乐,小楼吟唱完后,夜幕降临,寒意渐浓。
注释
- 甲马:指战马,表明中原地区的动荡不安。
- 万端:形容事情繁杂。
- 乡梦:指梦见故乡,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 霜鳞:形容年纪大了,头发如霜般白。
- 雪鬓:同样指白发。
- 三门浪:指三门江的波浪,象征经历的风浪。
- 七里滩:地名,表达归乡的感觉。
- 小楼:可能指作者的居所。
- 暮天寒:夜晚的寒冷,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罗隐(833年-909年),字梦阮,号紫云,唐代诗人。他的诗歌多描写社会动荡与个人的忧愁,风格独特,常以清新脱俗的意象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中后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呈现出一种强烈的个人情感,罗隐通过对故乡的怀念与现实状况的对比,展示了他对人生无常及亲友分离的感慨。开篇提到“中原甲马未曾安”,直接点出动乱的背景,令人感受到一股沉重的历史感。接下来提到“今日逢君事万端”,不仅表达了与友人相聚的喜悦,也暗示了生活的繁忙与琐碎。
诗中“霜鳞共落三门浪,雪鬓同归七里滩”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岁月的无情,让人感受到时光流逝带来的沧桑与无奈。最后两句“何必新诗更相戏,小楼吟罢暮天寒”,则流露出一种淡然和孤独的情绪,诗人似乎在自我调侃,不再追求华丽的诗歌,而是更关注生活的真实与内心的感受。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情感,融入了个人的历史与社会的现实,表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敏感的情绪,使人感同身受,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中原甲马未曾安:表示战乱仍在继续,中原地区的局势依然动荡。
- 今日逢君事万端:今天见到朋友,事情却繁杂琐碎,心中有许多话想说却难以分散注意力。
- 乱后几回乡梦隔:在动乱之后,梦中回到故乡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次都是隔着距离,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
- 别来何处路行难:分别后,不知去往何处,暗示人生的迷茫与无助。
- 霜鳞共落三门浪:年老的我们在三门江边共同经历风浪,意象中透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
- 雪鬓同归七里滩:白发苍苍的我们一起回到七里滩,象征着归属感与对故土的怀念。
- 何必新诗更相戏:对于创作新诗的态度,似乎在说不必为了逗乐而作诗。
- 小楼吟罢暮天寒:在小楼吟唱结束后,夜晚的寒意悄然降临,给人留下孤寂的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发比作霜、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年华已逝。
- 对仗:如“霜鳞”与“雪鬓”,使诗歌富有节奏感。
- 意象:通过“甲马”、“乡梦”、“三门浪”等意象,营造出动荡与思乡的氛围。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在动乱中对亲友的珍视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甲马:象征战争与动荡。
- 乡梦:象征对故乡的思念与向往。
- 霜鳞、雪鬓:象征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沧桑。
- 三门浪、七里滩:地名意象,象征归属与故乡的记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哪个地区的动荡?
- A) 西北
- B) 中原
- C) 东南
- D) 北方
-
诗人对故乡的感情是:
- A) 失落
- B) 思念
- C) 无所谓
- D) 反感
-
“霜鳞共落三门浪”中的“霜鳞”指的是:
- A) 年轻
- B) 头发苍白
- C) 眼泪
- D) 乡愁
答案:
- B) 中原
- B) 思念
- B) 头发苍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王维
诗词对比:
- 罗隐的《酬章处士见寄》与王维的《送别》均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但罗隐更加强调了动荡背景下的无奈与孤独,而王维则多了一份淡泊与洒脱。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诗人特色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罗隐研究》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