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月》

时间: 2025-01-04 12:34:17

湖上风高动白蘋,暂延清景此逡巡。

隔年违别成何事,

半夜相看似故人。

蟾向静中矜爪距,兔隈明处弄精神。

嫦娥老大应惆怅,倚泣苍苍桂一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月

湖上风高动白蘋,
暂延清景此逡巡。
隔年违别成何事,
半夜相看似故人。
蟾向静中矜爪距,
兔隈明处弄精神。
嫦娥老大应惆怅,
倚泣苍苍桂一轮。

白话文翻译

在湖面上,风吹动着白色的水草,
我在这里暂时停留,欣赏这清晰的景色。
经过一年的分别又会变成什么呢,
半夜里相互凝视,仿佛像老朋友一般。
月亮映照着静谧的湖面,显得有些矜持,
而那兔子则在明亮的地方嬉戏,神态活泼。
嫦娥已经老了,想必感到惆怅,
她倚靠在苍苍的桂树旁,泪水潸潸。

注释

  • 白蘋:一种水生植物,白色的水草。
  • 逡巡:指徘徊、停留。
  • 隔年:指一年后。
  • :指蟾蜍,这里指月亮。
  • 兔隈:兔子的窝。
  • 嫦娥:月亮上的神话人物,传说是后羿的妻子。
  • :指桂树,象征月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罗隐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901年。他以诗风清新、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物。

创作背景:这首《咏月》写于唐代,正值诗人经历人生的变迁和思考,借助月亮来表达他对时间流逝、友人离别的感怀。在古代,月亮常常被赋予思乡、孤独的情感,罗隐也通过描写月亮反映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诗歌鉴赏

《咏月》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月亮的独特理解。诗的开头以“湖上风高动白蘋”引入,描绘出一幅宁静而清新的湖泊景象,风的轻拂使得水草摇曳,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氛围。这种自然的美感引发了诗人的思考,接着他提出“隔年违别成何事”,表达出对时间流逝和友人离别的惆怅。通过“半夜相看似故人”,诗人将月亮拟人化,赋予它人情味,使读者感受到他对月亮的亲近感。

后半部分的描写则更具象征意义,“蟾向静中矜爪距,兔隈明处弄精神”展示了月亮与大自然的和谐,蟾蜍的矜持与兔子的活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嫦娥老大应惆怅”则引导读者思考嫦娥的孤独,借助神话传说,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无情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营造出一种深沉的悲凉感。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细腻的情感,以及对月亮的寄托,使得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湖上风高动白蘋——湖面上风大,白色的水草随风摇动。
  2. 暂延清景此逡巡——暂时停留,欣赏这清新的景色。
  3. 隔年违别成何事——一年后再见,彼此的关系会变成怎样?
  4. 半夜相看似故人——在半夜的月光下相互凝视,仿佛是老朋友。
  5. 蟾向静中矜爪距——月亮在静谧中显得矜持。
  6. 兔隈明处弄精神——兔子在明亮的地方欢快地玩耍。
  7. 嫦娥老大应惆怅——嫦娥年老,想必内心感到忧伤。
  8. 倚泣苍苍桂一轮——依靠在苍白的桂树旁,泪水潸潸。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月亮和蟾蜍赋予人类情感。
  • 对仗:如“静中矜爪距,明处弄精神”,形成音韵和谐。
  • 比喻:将月亮比作老朋友,表达思念之情。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月亮的描写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友人离别的思念以及对孤独的深刻体悟。诗人以月亮为媒介,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无常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宁静和思考的空间。
  • 白蘋:代表纯洁、美好。
  • 蟾蜍:象征月亮的皎洁与冷静。
  • 兔子:象征活泼与生机。
  • 嫦娥:代表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咏月》作者是: A. 李白
    B. 罗隐
    C. 杜甫

  2. “隔年违别成何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喜
    B. 惆怅
    C. 愤怒

  3. 诗中提到的嫦娥象征着: A. 寂寞
    B. 欢笑
    C. 希望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在《静夜思》中通过月亮引发对故乡的思念,强调了个人情感。
  • 罗隐的《咏月》则更注重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情感更为复杂且深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