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

时间: 2025-01-04 12:33:04

灾变儒生不合闻,谩将刀笔指乾坤。

偶然留得阴阳术,闭却南门又北门。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董仲舒
作者: 罗隐 〔唐代〕
灾变儒生不合闻,谩将刀笔指乾坤。
偶然留得阴阳术,闭却南门又北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儒生们对灾变的事情并不在意,随意用笔杆指责天地。偶尔学到一些阴阳术,却把南门和北门都关上了。

注释:

  • 灾变:指自然灾害或社会动乱。
  • 儒生:指儒家学者,强调其对传统教育的关注。
  • 刀笔:比喻文人,用于指代书写或文人所作的文章。
  • 阴阳术:古代一种关于宇宙变化的理论,指阴阳五行。
  • 南门北门:可以理解为对外界的封闭,象征对事物的逃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罗隐(833—909),唐代诗人,字梦阮,号落梅,擅长诗歌和骈文。他的诗歌多以抒情和讽刺为主,反映社会现象和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此诗成作于唐代中期,当时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许多知识分子对时局感到失望。诗中透出对儒生不思进取的嘲讽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单的四句表达了对儒生态度的讽刺。开头提到“灾变”,暗示社会动荡和不安,而“儒生不合闻”则显示出儒者对这些问题的漠不关心。接下来的“谩将刀笔指乾坤”,映射出文人们对天地的无端指责和无力感,表明他们对于改变社会现状的无能为力。最后两句通过“偶然留得阴阳术”,暗示儒生虽有些许知识,却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反而选择了封闭自我,拒绝面对现实。

整首诗从形式上看,四句工整,音韵和谐,内容上则通过对比和反讽,将儒生的无所作为和社会的灾变形成鲜明对照。诗中的阴阳术不仅是一种学术知识,也暗示了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无知。罗隐通过这些意象,传达出对当时社会知识分子态度的批判,反映了他对社会责任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灾变儒生不合闻”:儒生们对灾难变化不以为然,表现出一种无动于衷的态度。
    • “谩将刀笔指乾坤”:用笔杆随意批评天地,显示出一种无力的反抗和无所作为。
    • “偶然留得阴阳术”:偶尔掌握一些表面的知识,但并不能深入理解。
    • “闭却南门又北门”:象征性地表达对外界的封闭与逃避。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南门”和“北门”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文人的笔比作刀,表现批评的锋利与无情。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儒生态度的批判,反映了知识分子在动乱时代的无力与逃避,表达了对社会责任的深思。

意象分析:

  • 灾变:象征社会动荡,反映人们的生活困境。
  • 刀笔:象征文人的批评与无力反抗。
  • 阴阳术:象征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肤浅理解。
  • 南门北门:象征封闭与逃避,显示出对外界的拒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儒生”是指什么? A. 文人
    B. 农民
    C. 商人
    D. 武将

  2. 诗中的“阴阳术”指的是什么? A. 传统文化知识
    B. 军事战略
    C. 医学知识
    D. 经济理论

  3. 诗歌表现了对当时社会的什么态度? A. 赞美
    B. 批判
    C. 中立
    D. 无所谓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罗隐的《董仲舒》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均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批判,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聚焦于个人的失落与国家的沦落,而罗隐则通过对儒生的讽刺,反映了知识分子的无力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