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箫》

时间: 2025-01-01 19:45:02

古人吹箫者,以和虞韶声。

后世不复贵,给丧仍卖饧。

意思解释

吹箫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古人吹箫者,以和虞韶声。
后世不复贵,给丧仍卖饧。

白话文翻译:

古时候吹箫的人,是为了和虞韶的乐声相和谐。然而到了后世,这种风雅的活动已经不再被重视,甚至在丧事期间也有人为了生计去卖糖。

注释:

  • 吹箫:指的是用箫这种乐器演奏音乐。
  • 虞韶声:指的是古代著名的乐曲《虞韶》,以其优雅动听著称。
  • 后世不复贵:后来的时代已经不再重视这种雅乐。
  • 给丧:指的是丧事的活动。
  • 卖饧:卖糖,表明为了谋生而做的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以《资治通鉴》闻名。他的政治立场偏向保守,反对王安石的新法,注重儒家传统,强调历史教训在政治中的重要性。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反映了社会风气的变迁。诗中以古人吹箫的雅乐与后世的俗务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感慨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

诗歌鉴赏:

《吹箫》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古人雅乐的怀念和对后世风气的失望。开篇提到古人以吹箫和《虞韶》的乐声和谐相应,展现了古代士人的风雅情趣和对音乐的热爱。可见,古代音乐不仅是娱乐,更是文化修养的重要体现。而随后的“后世不复贵”,则是对比,直接指出现代社会对这种雅乐的忽视,甚至在丧事中也不再追求这种高雅,反而为了生计而去卖糖,显示了社会的物质化和价值观的变化。整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蕴含着深刻的思考,令人深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古人吹箫者,以和虞韶声。

    • 描述古代的人们通过吹箫来和谐《虞韶》的乐声,表达古人对音乐的追求和对美的向往。
  2. 后世不复贵,给丧仍卖饧。

    • 对比后世的风气,指出雅乐被冷落,甚至在丧事中也有人为了生计去贩卖糖,反映出社会的世俗化和对传统雅文化的漠视。

修辞手法:

  • 对比:古人与今人的生活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社会文化的变迁。
  • 象征:吹箫象征着古代的雅乐文化,而卖饧则象征着世俗利益的追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今文化的对比,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对当代社会风气的批判,提醒人们珍视文化的内涵而非表面的物质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古代的雅乐与文化修养。
  • 虞韶声:代表着古代音乐的高雅与和谐。
  • 卖饧:象征着世俗生活的琐碎与物质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虞韶声”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首乐曲
    • C. 一位音乐家
  2. 后世人为何“给丧仍卖饧”?

    • A. 为了追求风雅
    • B. 为了生计
    • C. 为了参与雅乐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将进酒》中的豪情壮志相比,司马光的《吹箫》更倾向于对传统文化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反思,二者在情感表达和主题思想上形成了鲜明对照。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司马光年谱》
  • 《诗词与文化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