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三首呈景仁侍郎兼献在尹宣徽》

时间: 2025-01-19 13:48:23

麦田正尘坌,桑径忽滂沱。

比屋起相告,荷锄行且歌。

园林半扃锁,车马绝经过。

大尹爱民物,何妨喜更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喜雨三首呈景仁侍郎兼献在尹宣徽
—— 司马光

麦田正尘坌,桑径忽滂沱。
比屋起相告,荷锄行且歌。
园林半扃锁,车马绝经过。
大尹爱民物,何妨喜更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喜雨的场景:麦田上尘土飞扬,突然降下大雨。人们纷纷相互呼喊,兴奋地提着锄头在田间歌唱。园林里的门半掩着,车马也不再经过。大尹(县令)关心百姓的生活,为什么不让这种欢喜更多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尘坌:尘土飞扬、纷飞的样子。
  • 滂沱:形容雨下得很大。
  • 比屋:比邻的屋子,指邻居。
  • 荷锄:提着锄头,指农民在田间工作的状态。
  • 扃锁:关上锁,表示门没开。
  • 车马绝:车马不再经过,表示这里很安静。

典故解析: 这首诗虽然没有特别的典故,但体现了宋代对民生的关注及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提到的大尹关心民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良好治理的期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融斋,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以《资治通鉴》而著称,生平致力于政治改革和历史研究,其作品多关注民生和社会风气。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雨后的田园景象,正值农忙时节,诗人通过描写喜雨来表达对农业丰收的期待和对百姓生活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喜雨的美好场景,充满了生机和希望。开头两句“麦田正尘坌,桑径忽滂沱”生动地描绘了雨水的突然降临,给人一种意外的惊喜。接着,诗人描绘了农民们在雨中欢声歌唱的场景,传达了对丰收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后两句则提出了大尹对百姓的关心,强调了良好治理与民众幸福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更多喜悦的期望。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明了,情感上却层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的关怀。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渲染,诗人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社会关切结合在一起,使得诗歌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麦田正尘坌:描绘了麦田在炎热的天气下,尘土飞扬的景象。
  2. 桑径忽滂沱:突然降下的大雨,打破了原本的宁静。
  3. 比屋起相告:邻居之间互相呼喊,分享这一喜悦。
  4. 荷锄行且歌:农民们提着锄头,欢快地在田间行走并歌唱。
  5. 园林半扃锁:园林的门半掩着,暗示着静谧的环境。
  6. 车马绝经过:车马不再经过,表明这里的安静与宁和。
  7. 大尹爱民物:县令关心民生,表现出对百姓的情感。
  8. 何妨喜更多:呼唤更多的喜悦和美好,寄托了对未来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尘土与雨水形成鲜明对比,强调雨水的珍贵。
  • 拟人:通过“比屋起相告”,赋予人类的情感给自然现象。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相似,使得诗歌更富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农民劳动的赞美,以及对大尹关怀民生的肯定,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共生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麦田: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 桑径:暗示着传统农业的生活方式。
  • 雨水:象征着恩泽与滋润。
  • 园林:代表着宁静与和谐的环境。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比屋起相告”指的是: A. 屋子倒塌
    B. 邻里之间的相互呼喊
    C. 屋子被雨淋湿
    D. 屋子里的人在休息

  2. “荷锄行且歌”中的“荷锄”是指: A. 提着铲子
    B. 提着锄头
    C. 提着锹
    D. 提着锄铲

  3. 诗中提到的“大尹”所指的是: A. 农民
    B. 县令
    C. 商人
    D. 学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生活的关系,但侧重于战乱带来的苦难,而司马光则聚焦于宁静与丰收的喜悦,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不同的社会背景与历史环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司马光诗文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