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公坛福地》

时间: 2025-01-01 21:02:24

松萝滴翠白昼阴,七十二峰中最深。

绿毛仙翁已仙去,惟有石坛留竹坞。

竹阴扫坛石槎牙,汉时风雨生藓花。

山中笙鹤尚遗响,湖外人烟惊岁华。

道人眸子照秋色,邀我分山筑丹室。

驱丁役甲莫儿嬉,渴饮隐泉饥饵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毛公坛福地
范成大 〔宋代〕

松萝滴翠白昼阴,
七十二峰中最深。
绿毛仙翁已仙去,
惟有石坛留竹坞。

竹阴扫坛石槎牙,
汉时风雨生藓花。
山中笙鹤尚遗响,
湖外人烟惊岁华。

道人眸子照秋色,
邀我分山筑丹室。
驱丁役甲莫儿嬉,
渴饮隐泉饥饵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幽静深邃的山谷,松树和藤萝在阳光下显得苍翠欲滴。七十二座山峰中,这里是最深的地方。绿毛仙翁已经去世,只剩下石坛和周围的竹林。竹子的阴影扫过石坛,石头上长满了苔藓。汉朝时的风雨在这里留下了痕迹,生长出美丽的苔藓花。山中传来笙乐与鹤鸣的余音,湖外却人烟稀少,令人感叹时光的流逝。道人眼中映照着秋天的色彩,邀请我一起在山中建造道观。驱使仆人和士兵的吩咐被抛弃,渴望饮用隐秘的泉水,饥饿时则用药草充饥。

注释

  • 松萝:指松树和藤萝。
  • 滴翠:形容绿色鲜明,如水滴般清新。
  • 七十二峰:象征众多的山峰,特指此处的山峦。
  • 绿毛仙翁:传说中的仙人,表示一种道教思想。
  • 石坛、竹坞:道教修行的地方,象征隐逸生活。
  • 汉时:指汉朝,历史悠久,暗示时间的流逝。
  • 笙鹤:笙是一种乐器,鹤是长寿的象征。
  • 丹室:道教中的修炼之所,象征着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字景仁,号云溪,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诗作以自然景观和隐逸生活为主,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逍遥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毛公坛福地》写于范成大隐居的时期,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道教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这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烦恼的逃避。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松萝滴翠”开篇,描绘了幽静的自然环境,给人一种静谧的感受。诗中“七十二峰中最深”一句,突出了毛公坛的深邃与神秘,进一步引导读者进入一个超然的境界。在“绿毛仙翁已仙去”中,诗人通过对仙人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超脱世俗的向往,表现出对逝去的岁月的感慨。

接下来的“竹阴扫坛石槎牙”,则描绘了石坛周围的景象,竹影摇曳与石头的坚硬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和谐美。诗中提及的“汉时风雨生藓花”,不仅为古代历史增添了厚重感,也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轮回。

最后几句,诗人通过“道人眸子照秋色”邀请自己与道人一同建造丹室,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这种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热爱,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松萝滴翠白昼阴:在阳光下,松树和藤萝显得格外苍翠,营造出一种阴凉的氛围。
  • 七十二峰中最深:这片地方在众多山峰中显得尤为深邃,象征着深邃与神秘。
  • 绿毛仙翁已仙去:传说中的仙人已离开,暗示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怀念。
  • 惟有石坛留竹坞:只留下石坛和竹林,象征着隐逸生活的宁静。
  • 竹阴扫坛石槎牙:竹子的阴影轻轻扫过石坛,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
  • 汉时风雨生藓花:古老的风雨留下了痕迹,象征着历史的沉淀。
  • 山中笙鹤尚遗响:山中仍能听到笙乐与鹤鸣,增添了诗的韵味。
  • 湖外人烟惊岁华:湖外人烟稀少,令人感叹时光流逝的无情。
  • 道人眸子照秋色:道人眼中映照出秋天的色彩,象征着自然的美好。
  • 邀我分山筑丹室:邀请诗人共建道观,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
  • 驱丁役甲莫儿嬉:抛弃世俗的繁杂,享受自在的生活。
  • 渴饮隐泉饥饵朮:渴望饮用隐秘的泉水,吃药草以解饥,反映出对自然的依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松萝比作翠绿的水滴,形象生动。
  • 拟人:竹阴扫过坛石,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山中笙鹤尚遗响,湖外人烟惊岁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俗烦恼的逃避,体现了道教文化的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萝:象征坚韧与生命力。
  • :象征虚心与清雅。
  • 石坛:象征道教修行的场所。
  • 秋色:象征成熟与沉静。
  • 隐泉:象征自然的纯净与灵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绿毛仙翁”象征什么?

    • A. 逝去的时光
    • B. 道教的修炼者
    • C. 自然的美好
    • D. 诗人的理想
  2. “七十二峰中最深”中“最深”指的是什么?

    • A. 山的高度
    • B. 内心的深邃
    • C. 自然的幽静
    • D. 诗人的感慨
  3. 诗中“渴饮隐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 B. 对自然的依赖与渴望
    • C. 对历史的怀念
    • D.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山居秋暝》 王维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诗词对比

  • 《山中问答》 王维:两首诗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但王维的诗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范成大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