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

时间: 2024-09-19 21:14:54

租犊耕荞地,呼船取荻薪。

苍头供井臼,赤脚解缝纫。

僧乞铭师塔,巫邀赛土神。

心常厌多事,谢病又经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农家》
作者:陆游

租犊耕荞地,呼船取荻薪。
苍头供井臼,赤脚解缝纫。
僧乞铭师塔,巫邀赛土神。
心常厌多事,谢病又经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农家生活的场景:租用牛来耕种荞麦地,呼唤船只来取荻草和柴薪。用苍头(指农家长者)来供给井和臼,赤脚在地上解开缝纫的线头。僧人乞求铭刻在师傅的塔上,巫师则邀请赛土神。内心常常厌倦繁琐的事务,因病谢绝已过去了十天。

注释

  • 租犊:租用牛。
  • 荞地:种植荞麦的田地。
  • 苍头:指农家年长者,或乡村中负责管理的人。
  • 井臼:井和臼,表示农家日常用具。
  • 赤脚:赤足,表示一种朴素和自然的状态。
  • 铭师塔:指僧人希望在师傅的塔上刻下名号。
  • 赛土神:是一种祭祀土神的活动。
  • 心常厌多事:内心厌倦繁杂的事务。
  • 谢病:因病而谢绝他人的邀请。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僧乞铭师塔”和“巫邀赛土神”,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宗教信仰的普遍性。铭刻师傅的名字表示对师傅的敬仰,而赛土神则是对土地的崇拜,体现了农民对自然和灵魂的尊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军事家。他历经多次战乱,对国家的沦陷和人民的苦难感同身受,作品多描写家国情怀,风格豪放。

创作背景

《农家》创作于陆游晚年,正值社会动荡,农民生活困苦。陆游通过对农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繁杂事务的厌倦。

诗歌鉴赏

《农家》这首诗通过简练的笔触,描绘了农家生活的平凡场景,展现了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深切眷恋。诗中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农民的勤劳与朴实,牛、船、柴薪等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图景。同时,诗人在描写日常生活的同时,流露出内心的疲惫与厌倦,反映出他对复杂社会的无奈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的最后两句“心常厌多事,谢病又经旬”更是点明了作者的心境,表达了对繁杂世事的反感和对安宁生活的渴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生活的热爱,又有对时代的感慨,深刻而富有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租犊耕荞地:描绘了农民依靠租借的牛来耕作荞麦田,表现出农村的自给自足和勤劳。
  2. 呼船取荻薪:农民通过叫船来取荻草和柴薪,显示了农家生活的朴实与依赖自然。
  3. 苍头供井臼:长者负责日常生活用具,突显了农村的家庭结构与生活方式。
  4. 赤脚解缝纫:赤脚在地,表现出一种自然和亲切的生活状态。
  5. 僧乞铭师塔:反映了宗教信仰在农村生活中的重要性。
  6. 巫邀赛土神:祭祀土地神,体现了人们对土地的依赖与崇敬。
  7. 心常厌多事:作者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事务感到厌倦。
  8. 谢病又经旬:因病谢绝事务,显示出内心的疲惫。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租犊耕荞地,呼船取荻薪”,整齐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自然物象(牛、船、荻草)反映了农家的生活场景,富有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繁杂事务的厌倦,反映了作者对安宁和简单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社会动荡的无奈和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农家的劳动力和生活的基础。
  • 荞地:代表着农村的种植与收获,象征着希望和生机。
  • 柴薪:生活必需品,体现了农家的自给自足。
  • 僧与巫:代表了农村的宗教文化,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信仰和依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租犊”是指什么?

    • A. 租用牛
    • B. 租用土地
    • C. 租用工具
  2. “心常厌多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A. 对生活的热爱
    • B. 对繁杂事务的厌倦
    • C. 对未来的期待
  3. “谢病又经旬”中的“谢病”指的是什么?

    • A. 因病而拒绝他人
    • B. 感到身体健康
    • C. 愿意参加活动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陆游的《农家》与杜甫的《春望》均表现了对社会动荡的感慨,但《农家》更加强调农村生活的朴实与自然,而《春望》则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思考。

参考资料

  1. 《陆游诗文集》
  2. 《宋诗三百首》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