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曾事高皇接隽游,君恩天地若为酬? 济时已负终身媿,谋己常从一笑休。 在昔风尘驰厩置,即今烟雨暗耕畴。 孤愁欲豁宁无地,野店逢僧每小留。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侍奉高皇帝,跟随他游历四方,您的恩德,天地之间如何能够回报呢? 我为时局所累,终身感到羞愧,谋求个人利益总是停留在一笑之间。 在往昔的风尘中,我曾经在马厩中奔波,而如今却在这烟雨中默默耕作。 孤独的愁苦想要得到解脱,却无处可去,每次在乡间小店遇到僧人,都会停留片刻。
注释:
- 高皇: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他是陆游所侍奉的皇帝。
- 君恩:指皇帝的恩惠。
- 济时:指帮助时局,实际上是指陆游对国家的贡献。
- 终身媿:终身的羞愧。
- 风尘:指经历的艰苦生活。
- 烟雨:指阴沉的天气,象征忧愁的心情。
- 孤愁:形容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典故解析:
- 高皇接隽游:指陆游曾经跟随高皇帝的游历,表现了他对过去的回忆和怀念。
- 一笑休:反映出陆游对个人利益的淡泊与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词人,政治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著称,常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他经历了南宋的多次战乱,心中充满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表现出他对往日辉煌的追忆与对现状的无奈。
诗歌鉴赏:
《感事》是一首深刻反映陆游内心矛盾与情感的诗歌。开头两句回忆了他曾经服务于高皇帝的经历,表现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皇恩的感激。然而,随即而来的却是对自己一生所遭遇的羞愧与无奈。在“济时已负终身媿”中,陆游自责未能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显示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现实的描绘,风尘中的奔波与如今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孤独。结尾处,陆游以“野店逢僧每小留”收尾,展现了他在孤独中寻求精神慰藉的渴望。整首诗在感情上层层递进,表达了诗人对国家、个人命运的深入思考,也体现了他豁达的心境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事高皇接隽游:回忆自己曾经侍奉的高皇帝,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 君恩天地若为酬?:感慨对皇帝恩德的回报无从谈起。
- 济时已负终身媿:内心的羞愧,无法为国家贡献更多。
- 谋己常从一笑休:对于个人利益的追求,似乎只有轻松的笑声。
- 在昔风尘驰厩置:过去的奔波与辛苦,表现出对艰辛岁月的反思。
- 即今烟雨暗耕畴:现在的自己在阴雨中耕作,暗示忧愁与无奈。
- 孤愁欲豁宁无地:孤独的愁苦想要得到解脱,却没有地方去。
- 野店逢僧每小留:在乡间小店与僧人相遇,停留片刻寻求慰藉。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中有很多对仗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己的心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表现出愁苦的意象。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强调对君恩的感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陆游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生活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皇:象征着光辉的过去与荣耀。
- 君恩:象征国家的恩惠与责任。
- 烟雨:象征忧愁、孤独与无奈。
- 孤愁:象征内心的孤独与对解脱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陆游曾侍奉哪位皇帝?
- A. 宋太宗
- B. 宋太祖
- C. 明太祖
-
诗中提到的“君恩”指的是什么?
- A. 朋友的恩惠
- B. 皇帝的恩惠
- C. 家人的恩惠
-
诗人对自己的感受是怎样的?
- A. 自豪
- B. 羞愧
- C. 快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都是忧国忧民的诗人,陆游的《感事》与杜甫的《春望》均表达了对国家沦落的深切忧虑。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陆游更显豁达,杜甫则更显沉重。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