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潘士方建昌》
时间: 2025-01-06 10:14: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潘士方建昌
军垒近仙山,麻源第三谷。
灵运诗亦存,鲁公记可读。
幸时无寇攘,闲日望云木。
傥见西王母,白麟如白鹿。
来寻鸟爪人,神光生石屋。
无念痒背搔,还恐罹怒扑。
学道我未成,链气不饱腹。
安得羽翼生,下上同黄鹄。
送君想君游,星斗坛边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朋友潘士方前往建昌的情景。诗中提到军营近仙山,麻源是个隐秘的山谷,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祝福。灵运与鲁公的诗文依旧存在,强调了文化的传承。希望在太平的时光中,能够悠闲地观望云木,偶尔能见到西王母和白麟,表明了诗人对神秘事物的向往。诗人提到自己尚未学成道理,生活艰难,希望能有羽翼飞上天,与黄鹄同游。最后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情感。
注释
- 军垒:军营。
- 仙山:传说中的神仙居住的山。
- 麻源:指某个隐秘的山谷。
- 灵运:指谢灵运,是南朝诗人。
- 鲁公:指鲁迅,可能是指鲁迅的作品。
- 西王母: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被视为长生不老的象征。
- 白麟:象征着纯洁、高贵。
- 链气:形容内心的压抑或渴望。
- 羽翼:指翅膀,象征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白华,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以其山水田园诗而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达对山水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梅尧臣送别朋友潘士方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色与神话人物,反映了作者对道教文化的追求。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送潘士方建昌》是一首充满自然意象和哲理思考的送别诗。诗的开头通过“军垒近仙山,麻源第三谷”描绘出一个静谧的环境,展现了诗人对世外桃源的向往。这里的“仙山”与“麻源”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描写,更是隐喻诗人对清净生活的追求。接下来的“灵运诗亦存,鲁公记可读”则引入了文化传承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文学的珍视。
在描写中,诗人通过“傥见西王母,白麟如白鹿”展现出一种梦幻的色彩,西王母作为神话中的女神,象征着长生不老与超脱尘世的理想,白麟更是纯洁与高贵的象征。这一联不仅增添了诗的神秘感,也表明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而“学道我未成,链气不饱腹”,则流露出诗人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与无奈,暗示着现实生活的艰难和对理想的追求未果,展现了一种矛盾的情感。最后一句“送君想君游,星斗坛边竹”以送别友人作为结尾,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尽管两人身处不同的地方,但仍能在心灵上相互期盼。
整首诗意境悠远,情感真挚,既有自然的美,又有哲理的思考,展现了梅尧臣高超的诗歌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军垒近仙山:描绘出营地的宁静与靠近神秘的仙山,暗示一种向往。
- 麻源第三谷:具体的地理描绘,传达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灵运诗亦存:提到文学传承,表现对古代诗人的敬仰。
- 鲁公记可读:强调文化的积累与价值。
- 幸时无寇攘:表达对和平时期的珍惜。
- 闲日望云木:描绘出闲适的生活。
- 傥见西王母:寄托了诗人对神话世界的向往。
- 白麟如白鹿:象征纯洁与美好。
- 来寻鸟爪人:隐喻寻找志同道合的人。
- 神光生石屋:描绘一种理想的境界。
- 无念痒背搔:流露出人世间的烦恼。
- 还恐罹怒扑:表达对现实的无奈与恐惧。
- 学道我未成:揭示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链气不饱腹:形象地表达出内心的压抑。
- 安得羽翼生:渴望自由与飞翔。
- 下上同黄鹄:追求高远的理想。
- 送君想君游:尽管分别,仍心系朋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麟如白鹿”,用动物比喻美好的事物。
- 对仗:如“闲日望云木”与“傥见西王母”,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运用山水、神话等意象,丰富了诗的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思考,展现出诗人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军垒:象征着战乱与动荡。
- 仙山:代表理想中的宁静与超脱。
- 白麟、白鹿:象征美好与纯洁。
- 西王母:代表长生、超脱的理想。
- 星斗:象征广阔的志向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军垒近仙山”中的“军垒”指什么? a) 农田
b) 军营
c) 学校
d) 房屋 -
“傥见西王母”中“西王母”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长生不老
c) 战争
d) 忍耐 -
“学道我未成”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心态? a) 失落与无奈
b) 高兴与满足
c) 忧虑与恐惧
d) 自信与骄傲
答案: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梅尧臣与王维在送别诗中都展现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友人的祝福,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梅尧臣则更偏向于哲理的思考和人生态度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梅尧臣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